如果2100年全球升溫5℃會是怎樣?
你敢想象嗎?
今天,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和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聯合編寫的《中-英合作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氣候風險指標研究》報告發布。報告對氣候變化風險開展監測和評估,并提出建言。
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各類自然災害交織發生、影響疊加。未來,人類的命運將去向何方?來看看這份報告怎么說。
全球變暖的未來什么樣?
報告提出的關鍵研究成果顯示:
一,如不采取緊急行動加快減排,我們將面臨無法實現《巴黎協定》制定的到21世紀末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于2℃目標的顯著風險
盡管全球能源系統正在轉型,但進展過于緩慢且過于失調,無法實現低排放路徑。
研究顯示,在12個行業指標中,僅有1個指標(即利用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如陸上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是在符合2℃排放路徑的軌道上。
二,繼續推行現行政策會使世界處于高排放路徑,會導致2100年全球升溫5℃(中心估值),“最壞情況”為升溫7℃(10%概率)
以目前升溫速度來看,將會在全球范圍內給人類和自然系統帶來嚴重的直接風險,尤其是還可能發生一些“最壞情況”:
1、從全球尺度來看,到2100年,目前每年發生概率不足5%的熱浪將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2、洪水風險顯著增加。到2100年,海平面升高1m會導致遭受百年一遇洪水的沿海地區增加50%;在全球尺度上,河水泛濫的發生率將增加10倍。
3、農業干旱頻率以近10倍的速度增長,令作物減產的高溫會對農業產生深遠影響,80%的年份(目前約5%)會出現威脅玉米生長的極端高溫天氣。
4、在中國,到21世紀末,熱浪的數量可能增加至目前的2倍。水稻生長有80%的年份(目前約20%)可能會受到高溫損害,這意味著中國的糧食生產損失大約為20%。冰川退縮將近70%,中國西部缺水地區的水荒會加劇。
如果考慮干旱等極端事件的影響,西部地區處于缺水壓力下的人口會比目前增加近2倍。到2050年,暴露于海岸洪水風險的最大人口和GDP分別會超過1億人和32萬多億元人民幣。
三,在全球范圍內,即使在符合2℃的排放路徑上直接影響的風險也將顯著增加
四,日益頻繁和嚴重的氣候變化威脅著人類系統的穩定性,并可能以連鎖風險的方式通過復雜的經濟和社會系統傳播,不僅難以預測和防備,而且會給民眾帶來嚴重后果
近期國際糧食市場的波動,如2008年全球糧食價格危機以及2011年小麥價格飆升,均表明全球糧食系統在應對極端天氣時的脆弱性,也證明了氣候風險是如何跨邊界傳播的,并有可能會使社會不穩定。涵蓋國際、區域和國家尺度的其他“面臨風險”的復雜系統包括金融、健康和關鍵基礎設施。
1、關鍵出口國家農業生產的直接風險不斷上升會給糧食系統的穩定性帶來嚴重負面影響,并帶來更為顯著廣泛的安全風險,使那些存在糧食安全問題的國家受到不利影響。
2、在中國,冰川融化對洪水和水資源短缺的影響可能會加劇西部地區以及鄰國的貧困和遷移風險,而與之伴隨的疾病傳播會引發連鎖風險進入教育系統和旅游業,并產生跨邊界緊張局勢。
我們該怎么辦?
專家表示,氣候變暖毋庸置疑,而且顯然,人為溫室氣體排放是首要驅動因素。氣候變化會給社會所依賴的自然系統、社會系統和經濟系統帶來風險。了解這些風險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對目前緊迫的減緩和適應工作至關重要。
報告提出對決策者的建言:
1、各國需要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風險
2、若要實現低排放路徑并避免高排放路徑必須加快減排步伐
3、在低排放和高排放兩種情境下未來的風險不僅無法消除還有上升的可能
4、需要新的治理措施來防空系統性風險
5、存在著超過臨界點的重大風險
6、決策者應立足未來氣候風險的長遠情景
7、將氣候風險和韌性的分析納入決策可帶來更廣泛的經濟效益
“未來風險的規模取決于今天采取的減排行動和增強抗御能力的力度,我們不能簡單的假設人類可以適應氣候變化!眹覛夂蜃兓瘜<椅瘑T會名譽主任杜祥琬說,當前各國社會已經逐步認識到在減排和氣候韌性方面進行投資不是負擔,而是機遇。
近年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仍在持續上升,但我們不能忘記,未來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人類仍有時間采取措施避免氣候變化的最嚴重影響,并為不可避免的變化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