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8-11-3/1541250888144.json,553,450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在湘西十八洞村提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理念,為新時期中國扶貧工作指明了方向,從此全國開啟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五年時間過去了,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十八洞村發生了哪些變化?如今村民們生活得又怎么樣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
武陵山深處的十八洞村是典型的苗寨,因為寨里有十八個溶洞而得名。今天(11月3日),記者來到十八洞村八旬老人施成富家,村民告訴記者,現在這里已經是村里最有人氣的農家樂。
五年前的今天(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是在這個小院里面,提出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習近平: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切忌喊大口號,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騖遠的目標。扶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
從這一刻開始,我國脫貧攻堅進入了以精準扶貧為特征的新階段。
總書記離開后一個多月,花垣縣組建的扶貧工作隊就進駐了十八洞村。
工作隊發動群眾組建了義務施工隊,因地制宜,用山上現成的石材,修通了村里出山的路,村民的庭院也通過通水改廁、架電亮燈,短短幾個月,十八洞村煥然一新。
條件變好了,脫貧的產業就提上了日程。他們瞅準了當地盛產獼猴桃和獨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決定把種植獼猴桃和鄉村旅游作為重點扶貧產業。
可由于保守封閉,過去村民們搞產業單打獨斗,所以大規模種植獼猴桃,一開始村民還有抵觸情緒。
扶貧干部挨家挨戶給老百姓算細賬,還帶著村民代表到外地參觀獼猴桃產業基地。
獼猴桃產業落了地,見效益要等三年之后,這三年怎么解決貧困戶“等米下鍋”的燃眉之急。扶貧工作隊細分出了不同人群:年輕人搞起了鄉村旅游;中老年人發展牛羊養殖;留守婦女搞傳統絕活苗繡,還成立了苗繡合作社。這樣一來,不僅戶戶有了產業,還可以抱團發展。
時任十八洞村工作隊隊長 龍秀林:我們捆在一起在大海中航行的話,風浪再大,都不會打翻,就是航空母艦。
總書記強調“分類指導”,這一點,工作隊也有很深的體會。就拿獼猴桃來說,3年來,工作隊對標國際標準,給獼猴桃做了635項次檢測,順利拿到了有機食品認證和出口果園認證。今年300噸果子還在樹上就被訂購一空。
“(今年)獼猴桃結得好啊”,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村民施成富開心地說到,“果子大,一年比一年大!”
“現在我們都回來了,在家里種這個獼猴桃,有這個產業,我們有收入了”,村民隆英足樂得合不攏嘴,“小孩他們都很高興,老人他們都很高興,都有年輕人在家里照顧他們了。”
五年前的荒山,如今,獼猴桃掛滿山坡。初步預計,每戶村民分紅不低于5000元。
這兩天,記者在村里走訪的時候看到,銀行開到了村里,家門口也有了ATM機;年輕人回村了,在村里當起了“上班族”;外鄉的姑娘也嫁進了十八洞,大齡“光棍兒”們紛紛“脫單”。
今年,村里礦泉水廠正式投產,十八個大溶洞景區也將在明年開業。十八洞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從1600多元增加到1萬元以上;精準識別的533人全部脫貧摘帽。
“以前我在外面打工,每天給老板打工12個小時,現在我自己是老板了”,村民孔銘英難掩喜悅,“哈哈,這就是最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