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青春華章·恰同學少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啟動式暨“一堂思政課”活動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正式啟動。作為中央網信辦2025年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項目,“青春華章·恰同學少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以“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實踐結合”的創新模式,為新時代網絡思政教育開辟了多維路徑。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館長楊丹在現場進行了精彩的發言,以下是發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來到“偉人母校、紅色搖籃”——第一師范!
去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他說:一師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好地方,要把這一紅色資源保護運用好。我有幸現場聆聽總書記諄諄教導和殷殷囑托,那些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難以忘懷。記得總書記走進大廳時,在毛主席題寫的“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這一校訓前駐足凝視,這十四個鎏金大字,輝映著延安時期毛主席“先做群眾學生”的思想之光,更與習近平總書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執政理念一脈相通。所以,一師贈與我什么,贈與我們什么,是“人民至上”的精神傳承,是“小我”融入“大我”的信仰明燈。
第一師范贈予我謙虛勤勉的求學之道。校訓中的“先做人民的學生”告誡我們:真正的學問不在書齋,而在人民群眾的智慧里,在火熱的實踐中,在泥土的芬芳里。一百多年前,青年毛澤東在此不僅讀有字之書,更讀無字之書:游學多縣考察鄉村民情,主辦工人夜學喚醒階級覺悟。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拜人民為師”一樣,今天的我們,要以“小學生”姿態走進村寨車間,把論文寫在鄉村振興的阡陌間,寫在智能制造的生產線上。
第一師范贈予我挺膺擔當的凌云之志。百年前,一師學子身無半文,卻心憂天下,衣衫襤褸,卻發出“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吶喊,奏出“到中流擊水”的壯歌,這些都是在詮釋校訓中那句,做好“人民的先生”。一師先輩們的挺膺擔當,與總書記“立報國強國大志向”的深情寄語一脈相承,同頻共振。今天,站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潮頭,我們更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強國必定有我”的銳氣,在科技創新賽道領跑,在強國建設前沿弄潮。
第一師范贈予我矢志為民的信仰之光。校訓中的“人民”二字,是初心,更是使命!從新民學會“明目張膽正式成立一個中國共產黨”的堅定誓言,到新時代共產黨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莊嚴承諾;從一師人“誰主沉浮”的蒼茫叩問,到十八洞村“首倡之地”的振興密碼,共產黨人用滾燙熱血澆筑的為民豐碑,在時代答卷上熠熠生輝。風雨如晦的年代,?革命先輩們點燃了馬克思主義的熊熊烈火,偉大復興征程上的我們,應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光輝旗幟,沐光而行。
青年朋友們!當總書記凝視校訓的目光與偉人的初心在此交匯,當“強國有我”的誓言與“浪遏飛舟”的豪情在此碰撞,第一師范這座青磚黛瓦的校園便成了連接百年的精神坐標:這里不僅孕育著“實事求是”的思想源泉,更奔涌著總書記殷殷囑托的實踐力量。讓我們以“先做學生”的謙卑叩問大地,以“敢為先生”的擔當對話蒼穹,在文脈沃土深耕自信,在科技藍海破浪前行,讓青春在人民至上的實踐中,在報國強國的征程中做出響亮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