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是企業的生命線,也是抵御風險、發展壯大的堅實后盾。在調研中發現,受多種原因影響,不少中小企業面臨現金流壓力。
近年來,部分行業供需關系發生變化,造成市場萎縮、訂單減少,疊加原材料上漲等壓力,一些中小企業產品銷路受阻,企業內卷式競爭加劇,價格戰此起彼伏;還有些鏈主企業依靠競爭優勢地位,迫使中小企業降低價格,壓縮了中小企業生存空間。
國家出臺了多部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的政策法規,但現實中回款周期長的問題仍存在。隨著欠款規模不斷增加,中小企業面臨的賬款回收壓力、訴訟周期成本等已影響其生存和發展。
在部分工程類項目推進過程中,層層轉包的現象也壓縮了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大企業中標轉包,中間商從中賺差價,中小企業施工方利潤微薄……從項目總承包到各級子承包,每一環節都會抽取一定費用,而轉包的環節越多,中小企業的利潤也就越稀薄。
中小企業在促進經濟增長、保障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去年以來,一系列降低融資成本、加大稅收優惠和融資擔保等支持政策相繼出臺,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保障,融資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
但也要看到,由于自身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中小企業往往需要將大部分成本用于維持日常運營,現金流短缺對擴大生產、開拓市場、創新發展等產生了不小影響。長遠看,流動資金能否流動起來,與中小企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著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整治企業欠款,解決回款難題,能夠穩定企業資金鏈,保障企業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還能暢通市場信用傳導機制,進一步改善企業發展預期。中小企業處在賬款拖欠的最末端,對資金鏈更為敏感。金融機構應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需求,提供靈活多樣的融資產品,進一步消除中小企業融資的隱形壁壘;通過減費讓利、整治違規收費等措施,持續降低中小企業的綜合融資成本。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存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