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要加快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拆藩籬優環境解難題,讓民營企業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搞發展。
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以來,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利好頻出,積極因素持續增多。在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民營經濟的貢獻日益突出。
從投資看,今年前10個月,制造業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1.4%,比全部制造業投資增速高出2.1個百分點。從消費看,民營經濟占比較高的網絡零售增長明顯加快,前10個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3%,增速比前9個月加快0.4個百分點。從外貿看,民營企業進出口總額19.8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占全國外貿總值的55.1%,較去年同期上升2.1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在外貿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
11月份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以及山東、江西、遼寧、湖南、安徽、河北等多個部門和省份密集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面對面傾聽企業家代表意見建議;溫州、湖州、深圳、東莞、長沙、鄭州等多個城市還舉辦了民營企業家節或企業家日活動,大力營造尊重企業家、愛護企業家、支持企業家的良好氛圍,釋放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強烈信號。
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我國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黨中央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鮮明提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反復強調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實有民營經濟主體總量達18086.48萬戶,占經營主體總量的96.37%,十余年間增長超4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堅持致力于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和提供更多機會的方針政策”。
今年以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保障體系加快完善,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國家、省、市、縣四級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和問題解決機制進一步健全,各地方各部門圍繞民間投資、公平準入、融資支持等不斷出臺政策舉措,加快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營造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
實踐層面上,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提速,民資“入鐵”“入核”取得更多標志性進展。11月2日,浙江溫州三澳核電一期聯網工程竣工投產,標志著國內首個民資參與投資的核電項目正式接入國家電網。9月6日,我國第二條民資控股建設的高鐵——杭溫高鐵開通運營,這也是全國首個國務院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資本投資示范的“雙示范”高鐵項目。8月份,國務院核準的江蘇徐圩一期工程等5個核電項目全部引入民間資本,且民營企業參股比例首次提高到10%。
民營經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地位舉足輕重,作用不可或缺。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而且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眼下,民營經濟的發展仍然面臨一些現實困難和挑戰,比如在市場準入和要素獲取等方面仍有壁壘,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保護還不充分,政策落實過程中還存在“溫差”,部分民營企業自身轉型升級能力和競爭力有待提高等。中國經濟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進一步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尤為重要。
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民營經濟貢獻了我國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大有可為。面對創新的高度不確定性和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尤其需要進一步激發和弘揚企業家精神。要加快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拆藩籬優環境解難題,讓民營企業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心致志搞發展。 (作者:熊麗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