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低空經濟熱度不減。日前召開的2024低空裝備產業創新發展大會透露,我國將在粵港澳大灣區探索智能網聯“無人機+汽車”一體化產業發展新模式。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統籌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和無人機產業的基礎和優勢,在空地一體立體交通網建設方面積極探索,推動低空裝備規模化應用和低空產業集聚化發展。
低空經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規模。低空經濟是以低空飛行活動為核心,以無人駕駛飛行、低空智聯網等技術組成的新質生產力與空域、市場等要素相互作用,帶動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等領域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據賽迪顧問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突破5000億元,預計2026年將超過萬億元。除了核心產業規模過萬億元,低空經濟還將拉動產業鏈上下游投資過萬億元,并通過跨界融合帶動經濟增長過萬億元。
政策東風推動低空經濟蓄勢高飛。低空經濟被視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從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低空經濟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到今年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定位為新增長引擎之一,國家規劃引導更多資源迅速向低空經濟集中。今年以來,各地紛紛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新機,目前有近30個省份將發展低空經濟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或出臺相關政策,在產業扶持、資金支持、空域開放等方面給予支持,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我國發展低空經濟,有市場需求優勢。從消費端看,我國有龐大的人口規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轉變,對低空旅游、空中通勤、物流配送等低空經濟相關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從產業端看,農業、工業等領域對低空經濟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例如,農業領域需要植保無人機提高生產效率,電力、石油等行業需要無人機巡檢降低成本和風險。
我國發展低空經濟,也有產業基礎優勢。經過多年發展,我國低空飛行器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尤其是民用無人機技術、規模優勢突出,已成為中國制造的亮麗名片。目前我國是全球民用無人機第一大專利技術來源國,民用無人機銷量約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0%。同時,我國在人工智能、5G通信等領域具備一定技術實力,將賦能低空飛行器智能化、信息化、網絡化發展。
要充分用好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先優勢,積極打造低空智能網聯體系。低空智聯網就像一張空中的安全網,是利用北斗、5G、人工智能等技術在低空領域打造的智能化數字網絡,將護航低空經濟高飛。低空智能網聯體系通過高精度定位和實時通信追蹤飛行器,合理分配路線,減少碰撞等事故,保障低空飛行安全,提升空域資源利用效率;通過提高飛行器和基礎設施的網聯化水平,減少對單機智能的要求,從而降低飛行器制造成本。同時,低空智能網聯體系產生的大量飛行數據,經過加工應用,將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應統籌發揮新能源汽車和無人機產業的基礎優勢。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具有引領優勢,與無人機產業在技術上有一定共通性。兩個產業都面臨能源續航、安全保障、通信可靠性等問題。智能網聯技術既可以應用于汽車,實現車聯網、自動駕駛等,也可以應用于無人機,實現遠程操控、自主飛行、集群飛行等。“無人機+汽車”一體化發展,不僅能共享新技術,攻克共同難題,還將有助于建設空地一體立體交通網,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
向空中要發展,低空經濟被寄予厚望。低空經濟尚處于起步階段,更需提前規劃、統籌布局,避免一哄而上,立足已有優勢,才能釋放潛能、振翅高飛。 (作者:黃鑫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