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國能建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工程”)投建營的全球首個10萬噸級風光氫融合生物質綠色航油示范項目——雙鴨山綠色甲醇與綠色航油示范基地一期工程(簡稱“雙鴨山項目”)開工建設。
作為能源電力領域的國家隊,中電工程錨定“兩商”(工程服務商、投資商)“兩創”(科技創新、價值創造),發揮獨特優勢,從產業策源地著手,搶抓機遇和行業制高點,全力打造一批綠色甲醇及綠色航油示范工程、標桿工程,加快培育融合“綠電綠氫綠碳綠色燃料”的大系統工程技術能力,帶動生物質能、氫能、綠色化工等領域技術及裝備發展,協同全產業鏈取得創新突破,奮力打造全球領先的氫基燃料產業亮麗名片。
綠色氫基燃料是由可再生能源轉化而來的碳中性燃料。綠色甲醇在國際船運業脫碳中占據重要地位,綠色航油是未來航空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唯一解決方案,被譽為“氫能產業皇冠上的明珠”,正成為民航業首推的綠色替代能源。
當前,綠色甲醇與綠色航油產業正朝著雙萬億級加速起步。據預測,到2050年全球綠色甲醇需求將達到7300萬噸/年,全球綠色航油需求規模將達到3.58億噸/年。在全球民航業脫碳政策趨緊形勢下,歐盟、日本、新加坡等地摻混綠色航油政策紛紛落地。預計到2030年,全球綠色航油需求量將達1200萬噸/年。
在上述背景下,中電工程綠色氫基燃料科創中心有關研究表明,我國農林廢棄物資源總量約11億噸/年,位列全球前列,同時,工程建設能力與新能源裝備及氣化裝備水平全球領先,完全具備大規模、低價格綠色甲醇及綠色航油供應潛力。總體而言,我國發展綠色甲醇與綠色航油產業在生產供給側和市場需求端的優勢十分突出。
隨著碳中和愿景及共識愈發深入,面對未來潛在的萬億級大市場,綠色甲醇與綠色航煤產業發展正處于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關鍵窗口期。
當前,主要能源企業競相布局綠色甲醇與綠色航油新賽道。2022年以來,中電工程前瞻研判產業形勢,充分整合產業生態圈,一手搶抓優質項目,一手集中優勢資源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持續鞏固國內行業第一方陣領先地位。
在中國能建首席科學家,中電工程黨委書記、董事長,電規總院院長羅必雄看來,實現產業化發展,綠色氫基燃料要突破生物質氣化技術、電氫碳系統耦合技術、產品認證等難點。
中電工程充分發揮科研資源優勢和產業布局優勢,為攻克綠色氫基燃料產業化難題持續加力。
生物質氣化技術是綠色甲醇及綠色航油產業落地的“卡脖子”技術。中電工程組建“生物質氣化技術路線優選與驗證”專班,先后對國內40余家關鍵設備研發制造企業、技術集成企業、科研院所進行深度調研,形成了多個優選技術路線,并開展了國內首個基于氣流床的100%生物質氣化工業驗證。
在電氫碳系統耦合方面,中電工程充分發揮旗下電力設計院(其中綜合甲級設計院9家),1家化工甲級設計院專業優勢。5年前布局開發“風光氫+”一體化系統仿真平臺,解析高效柔性風光制氫與化工過程的“電-氫-碳”耦合機制,研發了波動性風光電力制氫儲氫與安全穩定的化工過程在系統控制、容量配置、柔性裝備、協同策略等方面高效耦合的成套技術。
在綠色認證方面,中電工程積極策劃組建國際可持續燃料聯盟;雙鴨山項目完成了從生物質原料收儲運、預處理及氣化、新能源發電、電制氫儲氫、合成航油到產品運儲調加的全過程、全產業鏈的國際綠色咨詢和認證,保證產品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依托全國首個10萬噸級第二代綠色航油示范項目攻關,中電工程與此領域國內頂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深度開展關鍵裝備到大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多項核心技術創新,推動我國綠色甲醇及綠色航油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