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民營企業的數量已超越5500萬家,在全國企業總量中的比重高達92.3%。與此同時,個體工商戶也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總數突破1.25億戶,如同繁星點點,點亮了全國各地的經濟版圖。然而,近期企業在運營過程中面臨諸多壓力,遭遇了不少挑戰。
發展經濟,最重要的是信心和預期。正在公開征求意見的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被認為是提振民企信心的重要舉措,備受關注。10月14日,司法部副部長胡衛列透露,草案公開征求意見以來,司法部已經收到了1000多條意見和建議。
作為我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草案將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和實踐中的有效做法轉化為法律制度,把對民營經濟平等對待、平等保護的要求落下來,構建穩定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發展預期,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在市場準入方面,草案明確規定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包括民營經濟組織在內的各類經濟組織依法平等進入;在科技創新方面,鼓勵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科技攻關,支持有能力的民營經濟組織牽頭承擔重大技術攻關任務;在投資融資支持方面,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對金融機構向小型微型民營經濟組織提供金融服務實施差異化監管,允許合理設置不良貸款容忍度;在服務保障和權益保護方面,規范執法檢查程序,對行政處罰應當與違法的事實、性質、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作出規定,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違法干預經濟糾紛。
胡衛列表示,草案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等寫入法律,并明確“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是國家長期堅持的重大方針政策”,這充分表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是黨和國家一以貫之并將長期堅持的大政方針。這些內容成為法律制度后就具有了穩定性和剛性約束,必將促進民營經濟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為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各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環境。(經濟日報記者 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