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也是香港特區新一屆政府施政兩周年。不久前,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吸引外資的優勢沒有變,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保險市場以及人民幣離岸業務都在吸引資金流入,銀行資金總額仍在增加。兩年間,香港取得了很多新成就,政治制度更加完善,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人口數量由降轉升,營商環境優化,市民收入上漲,續寫了“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的新篇章。
新篇章之“新”,在于有了更加堅實的制度基礎和法治保障。香港特區立法會在今年3月19日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這是香港特區等待了26年8個月19天才完成的光榮責任,是香港特區立法會、社會各界共同支持特區政府完成的歷史性任務。這一條例與香港國安法一道筑起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銅墻鐵壁,香港自身有了持久安全的發展環境,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創業者來港投資興業有了更加穩定的營商環境。2023年底,香港區議會選舉完成,這是香港特區重塑區議會制度后的第一次選舉,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從此,區議會回歸香港基本法明確規定的屬非政權性咨詢機構的定位。
新篇章之“新”,在于特區施政理念的嶄新變化。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人才服務辦公室、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成立的諸多機構令人耳目一新。面對新的時代條件,香港特區展現出主動作為的積極姿態,大力招引人才、企業,推動與內地展開合作,促進各項惠港政策落實。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香港吸引近50家重點企業,計劃落戶香港或在港擴充業務,預計未來數年在港投資超過400億元,創造了超1.3萬個就業機會。在住房問題上,新一屆特區政府果斷出手,設立了公屋輪候時間“封頂”及住房面積“封底”政策,致力于將公屋輪候時間從6年多壓減至4.5年,公屋實用面積不得小于26平方米。香港市民驚奇地發現,許多積年已久的問題正在解決,更多的“不可能”正在變為現實。
新篇章之“新”,在于香港發展的新動能。數據顯示,香港整體研發投入由2017年的213億元增加至2022年的301億元,上升超過40%,占香港生產總值的比重由0.8%增加到1.07%。從事科研人員的數目由2017年的3.2萬人增至2022年的4萬人,上升超過20%。兩年來,香港各項人才計劃共收到超30萬份申請,當中約六成已獲批,約12萬人已來港。而且,這些人并非全部由內地補充,其中47000人持外國護照,證明香港的國際化成色沒有改變。代表經濟活力的初創企業方面,2023年香港初創企業數目高達4257家,同比增加272家,創歷史新高。這些初創企業涵蓋了金融科技、電子商貿、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科技等新興產業和高附加值行業,潛力巨大。
香江如畫顏色新,一回展卷一提神。27年間,香港歷經風雨,風采依然,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國兩制”的巨大優勢。在偉大祖國的懷抱中,在波瀾壯闊的新時代,香港必將書寫新的傳奇!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