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照過去,人類就能擁有了“超能力”,讓肉眼難見的微觀世界清晰呈現眼前?沒錯!這一理想在上海光源已經成為現實。在這里,通過光束照射,便可揭示物質微觀結構生成及演化機制。5月27日,記者走進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上海光源大科學裝置所在地,切身感受這束光的奇妙之處。
上海光源首批7條光束線和7個實驗站主要由圓環狀的同步輻射加速器和一條條各具特色的光束線站組成,猶如一臺“超級顯微鏡”,其產生的高品質同步輻射光可以“照亮”微觀世界。
“大科學裝置是科學發現的引擎,也是支撐科技發展的利器。上海光源擁有照亮微觀世界的能力,如同為科學家提供了一雙‘慧眼’。”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上海光源科學中心常務副主任邰仁忠表示。記者了解到,上海光源是目前國際上現階段光子能區覆蓋最廣、運行線站數量最多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
如今經過兩期建設,上海光源總體性能位居國際先進水平。“5月15日,‘上海光源線站工程’順利通過國家驗收。目前,上海光源共有34條光束線和46個實驗站服務用戶實驗,未來5年到10年將會更有力地支撐前沿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研發取得突破,服務用戶產出重大成果。”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源科學中心主任趙振堂說,“上海光源已服務全國近800家單位、4500多個研究團隊的超47000名用戶,支撐用戶完成2萬多個實驗課題。”
走入上海光源內部,一臺臺精密的設備頓時映入眼簾。可別小瞧這些設備,記者了解到,從科學前沿的重大突破,到攻克產業關鍵技術“卡點”,再到研發創新藥,這些設備功不可沒。據了解,上海光源已成功突破極紫外光刻膠性能檢測關鍵技術,解決了國內極紫外光刻膠研發過程中的表征難題;通過原位觀測,解決核心工藝難題,支持高性能高強碳纖維材料國產化千噸量產;支持攻克車身一體化壓鑄成型技術,解決高性能高鐵接觸線連鑄工藝;支持化工領軍企業創制出2種具有國際分子篩結構代碼的新型分子篩。
上海光源在原子、分子尺度上解析和研究了許多重要的物質微觀結構和作用機理,同樣讓科學家們獲得了進入微觀世界大門的“金鑰匙”。“上海光源已成為我國基于結構的創新藥研發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邰仁忠表示,在藥物研發過程中,上海光源可以讓科學家直觀地看到藥物分子與靶點蛋白的結合模式,從結構上解釋藥物分子的作用機制,大大加快了藥物研發的進程。
上海光源科研人員正在進行設備儀器的檢測。(經濟日報記者 唐一路攝)
上海光源為何能取得如此傲人的成就?這離不開上海光源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加速器方面,上海光源重點發展了光源插入件技術,從真空內波蕩器、低溫永磁波蕩器、多種橢圓極化波蕩器、超導和永磁扭擺器等直至低溫和高溫超導波蕩器;自主發展了常溫射頻和超導高頻技術,研發了高性能的S/C/X波段加速結構和偏轉結構及微波功率倍增器,研制成功了500兆赫茲新型超導高頻腔模組和1500兆赫茲三次諧波超導高頻腔模組;研發數字化加速器測控技術、高精度高頻低電平控制技術、高性能的逐束團束流診斷技術、脈沖多極鐵、定時系統、束流反饋和軌道反饋系統,實現了恒流運行和亞微米束流軌道穩定性。
核心技術的攻關,離不開人才持之以恒地努力。上海光源像一艘“科研航空母艦”,在眾多的學科領域中“乘風破浪”,匯聚了國內外一批各相關專業頂尖學者和優秀團隊,其中有82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超過100位長江學者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以及300多位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入選者等領銜的青年科學家團隊。“他們依托上海光源這一創新平臺開展前沿科學實驗研究,不僅產出了大量科研成果,同時培養了一大批青年科學家,其中一部分已經成長為不同領域的領軍人才。”邰仁忠表示。(經濟日報記者 唐一路 李正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