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旺盛需求帶動文化消費熱潮,文化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文化企業緊抓機遇,乘勢而上,在增進文化交流、推動科技創新、激活消費新動能等方面交出優異答卷。
5月23日,光明日報社和經濟日報社聯合發布“2024·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并首次發布“2024·全國成長性文化企業30強”名單。上榜的文化企業涵蓋出版、影視、文旅、新媒體等領域,反映了文化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文化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的良好態勢。
內容為王 鑄就精品
內容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所在。翻看本屆“文化企業30強”榜單,很多企業是優質內容的創造者,一件件文藝精品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
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堅持出精品、出效益兩手抓。去年,集團重大出版任務取得重要成果,《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紙質版累計出版19卷,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新出版《南史》。同時,集團加強大型學術文庫、重點工具書等特色資源型項目數據化開發,融合出版成為企業發展新的增長點。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堅持在選好題材、講好故事、創作精品上下功夫。去年,中影創作出品37部影片,在國產影片票房前十中占據6位,取得春節檔、五一檔、暑期檔三個檔期的票房冠軍,榮獲華表獎、金雞獎等120余個獎項。
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入選“文化企業30強”。自去年以來,愛奇藝推出《狂飆》《南來北往》等一批現象級優質劇目和深受觀眾喜愛的綜藝節目,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對藝術品質精益求精,以匠心守護創作初心,是“30強”企業的制勝密碼。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持續打造高品質演藝作品,不斷營造新奇特的景區和度假體驗。去年,《上海千古情》新增《覺醒年代》篇章,展現了以陳延年、陳喬年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熱血,讓廣大觀眾為之震撼、感動。
向新而行 動能澎湃
近年來,科技全面賦能文化產業,使文化供給側和消費端發生深刻變革,一大批文化新業態、新產業、新場景應運而生。
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實現中國科技館 CINITY science巨幕影廳的改造升級,成為首家應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高格式電影技術的科教場館,為科學傳播工作提供了示范與借鑒。
文化與科技融合,賦能千行百業。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堅持用科技力量讓勞動和創造釋放更大能量。通過推出“快聘”平臺,構建以信任為中心的招聘關系和直播帶崗模式,為企業和求職者搭建數字化招聘平臺。在2023快手快聘年度峰會上,快手投入1000億流量扶持商家經營,帶動大量就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給文化產業發展帶來澎湃活力。翻看“30強”企業榜單,多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走在前列,成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風向標。
藍色光標積極參與國家級前沿項目研究,《實時高逼真孿生數字人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范》項目入選科技部“文化科技與現代服務業”重點專項;芒果超媒聚焦前沿科技應用,基于“芒果垂類大模型”推出國內首個AI導演“愛芒”,推動AI+內容的深度融合;愛奇藝長期致力于科技創新與內容創意協同發力,去年獲得文化相關的國家專利共計776個,國際專利共計10個,涵蓋產品應用、智能分析等多種分類。
文旅融合 點燃消費
科技賦能、文化加持成為文化企業成長的核心動力。本屆“30強”企業通過文旅深度融合,促進服務品質提升、運營手段升級,帶動流量與經營雙增長。
伴隨文旅消費持續復蘇,宋城演藝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各景區紛紛迎來觀演熱潮。千古情音樂節、宋城奇妙夜等主題活動持續吸引年輕人,《幻境空間》等多個科技互動沉浸式產品,引領文化旅游演藝行業創新發展。
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以創新激活文旅消費。旗下東方明珠電視塔完成351米太空艙升級、VR高空過山車改造等產品迭代;東方綠舟推出蜂巢塔等新項目,成為長三角地區文旅休閑新地標。
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出品10部《熊出沒》大電影,總票房77億元,穩居中國合家歡動畫第一IP。基于優質內容,華強方特打造了30多座主題公園,成為多個地方特色文旅品牌和城市名片。針對當前多元化、細分化、個性化、年輕化的市場趨勢,文化企業不斷創新挖潛,為文旅消費進一步復蘇添能蓄勢。
(經濟日報記者 姜天驕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