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是現代農藝技術集成應用規模推廣的重要載體,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因素。要進一步增強農機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幫助農民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為全年糧食抗災奪豐收提供裝備支撐。
農機是糧食生產和應急救災的主力軍,在農業防災減災救災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覷。據氣象部門預計,今年我國氣象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偏多,澇重于旱,區域性階段性洪澇災害明顯,主要農作物穩產保供面臨較為復雜的防災減災形勢。要進一步增強農機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幫助農民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為全年糧食抗災奪豐收提供裝備支撐。
農機是現代農藝技術集成應用規模推廣的重要載體,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3%,其中,小麥、玉米、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85%,農機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體現在糧食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在播種插秧環節,東北地區適于實施保護性耕作的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播種,西北省區重點推廣的小麥免耕播種、寬幅溝播,以及玉米、大豆覆膜播種等高性能播種機播種,可增強土壤抗旱保水、蓄水保墑能力;高速插秧機插秧具有抗病蟲害、抗倒伏性好、用藥少等優點,可提高水稻抗災抗倒伏能力。
在植保環節,農用無人飛機、噴桿式噴霧機等應用北斗導航自動作業,精準開展“一噴三防”“一噴多促”作業,起到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早衰的效果。
在收獲干燥環節,收獲機械收得快,烘干機及時烘干,能有效減少極端天氣對糧食造成的損失。
在應急救災中,農機更是大顯身手。洪澇災害發生時,農機可以用來抽水排澇,履帶式收獲機即使在泥濘地里也能高效作業,及時讓糧食顆粒歸倉;應對旱情,灌溉機械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澆灌,保障作物生長。智能農機裝備的推廣應用,為農戶提供更加精準高效的解決方案,幫助農戶更好適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提高糧食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防范大于救災,防范做得好,就能使大災化小、小災化無。當前關鍵是要進一步強化自然災害風險防范意識,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時刻關注異常天氣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預判可能出現的災害情況,提早準備,及時應對。有關部門應加強溝通協調,及時掌握農情、水情、天氣發展趨勢等方面的情況,進一步完善農機防災減災應急作業工作預案,定期組織應急作業培訓,開展農機應急作業演練,熟悉農機應急救災工作流程,加強氣象監測預警機制,確保災情發生時指揮順暢、響應及時、機具充足、安全高效。
做好救災農機具儲備,確保急需時“調得出、用得上”。各地要根據本地氣候、地塊、作物特點,列出本地應急作業所需機具清單,及時了解農機防汛抗旱機械設備資源分布狀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快農機裝備產業鏈建設,確保應急農機裝備和零部件有效供給。有關部門應建立應急協調機制,與農機產銷、改裝、維修等企業主體建立直接聯系制度,增強救災機具和零部件及時生產供應與應急搶修等調度保障能力。有關部門應加強溝通協作,建立水泵等救災減災設施裝備應急儲備共享共用方式,形成防災減災合力。
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是農業生產防災減災的重要力量和有力抓手。各地要依托農機合作社等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組建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吸收素質高、技能精、講奉獻的機手作為骨干成員,努力實現應急作業能力覆蓋到所有糧食生產鄉鎮。統籌協調農機大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糧食烘干收儲及加工企業等作為預備力量,提升機械化防災減災能力。應急作業服務隊的成員和機具平時可以自主開展作業服務,做好應急機具裝備保養和維修,確保機具處于良好狀態。有緊急情況時,應急作業服務隊接受有關部門統一指揮調度,牽頭開展應急作業服務。
重大自然災害影響范圍往往會突破行政區劃范圍,各地應探索建立農機應急救災機具供給和作業隊區域間支援協作機制,開展跨區域互助合作,加強機具調度,強化供需對接,做好服務保障,共同應對區域性災害影響。(作者:劉慧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