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日,參觀者在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榮耀展區了解榮耀Magic V2折疊屏手機。當日,2023年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拉開帷幕,共有來自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家展商參展。海信、TCL、海爾等中國企業紛紛攜帶最新產品和技術亮相。新華社記者 任鵬飛攝
如果只能帶一樣東西出門,你會帶什么?手機。這是絕大多數人對網上小調查給出的答案。
小手機,大世界。時至今日,手機已不僅僅是通信設備,而是集電腦、電視、鑰匙、錢包、相機、手表、游戲機、遙控器、計算器、手電筒等功能于一身的生活必需品。
世界上第一部手機誕生不過50年,國產手機的發展僅20多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在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四成以上產品的產量世界第一,智能手機是其中之一。
國產手機不僅有量還有質,更是中國制造的新亮點。習近平主席在2024年新年賀詞中提到“國產新手機一機難求”,反映了市場對國產手機的認可,是中國制造自強不息、攀登價值鏈高端的生動注腳。
從零起步,到形成強大市場優勢,國產手機由跟隨式發展到今天與世界領先企業并跑,引領產業創新發展。
國產手機優勢與差距在哪里?
當下,無論在國內外,國產手機都很有市場競爭力。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國產品牌手機國內市場出貨量累計2.31億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9.9%。也就是說,國產手機已占據八成國內市場。
綜合多家市場調研機構的數據來看,全球手機出貨量前五名中,中國品牌占三席。中國品牌手機在全球市場也占半數左右。
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用了不過20余年。
1987年,廣州開通了我國第一個TACS模擬蜂窩移動電話系統。也是這一年,第一部手機摩托羅拉3200,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大哥大”進入中國市場。此后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手機市場一直依靠進口,是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等品牌的天下。
1998年,我國成功開發第一部GSM數字移動電話——科健KCH-2000。自此,波導、夏新、熊貓、南方高科等國產品牌陸續推出。經過艱難起步和群體突破,國產手機在渠道建設、品牌推廣、技術研發以及產業化等方面發展迅猛。1999年到2003年,國產手機在國內市場占據的份額迅速從5%提升至56%。
2009年起,國產手機市場格局發生變化。一方面,三大電信運營商紛紛推出合約機即預存話費換手機活動,以定制補貼方式相互競爭,成為手機市場主導力量;另一方面,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4G開始商用,智能機全面替換功能機,手機市場迎來“中華酷聯”的高光時刻。中興、華為、酷派和聯想4家企業從智能手機市場的邊緣地位漸入舞臺中央,與國際一線大牌分庭抗禮,成為中國制造崛起的縮影。
過去10年,是智能手機發展的黃金時期。隨著2014年運營商補貼削減和移動互聯網繁榮興起,國產手機從“中華酷聯”進入“華米OV”時代。華為、小米、OPPO、vivo憑借技術研發、互聯網銷售模式、提升品牌力、占領線上線下渠道等手段,在我國這個全球潛力最大、變化最快、競爭最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迅速趕超、交替領跑,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局面,也帶動了智能手機產業的快速崛起。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最新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為11億部,同比下降4%。蘋果首次略超三星,成為出貨量最高廠商,兩者的市場份額均為20%。此后是小米、OPPO和傳音,市場份額分別是13%、9%和8%。
此前,綜合各家調研機構的數據看,多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榜首都是三星。但在中國市場,三星的市場份額僅1%。原因何在?直接“導火索”是2016年,三星手機Galaxy Note7在全球頻繁發生電池爆炸事件。根本原因則在于,國產手機已發展壯大,不僅性價比更高,且在產品設計和功能上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在營銷策略和售后服務方面也更貼心,從而把握住契機,一舉取代三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
那么,與國外品牌相比,國產手機的優勢在哪里?
賽迪顧問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劉旭的分析代表了多名專家的觀點:一是本土市場大。中國是全球手機用戶最多的國家,5G加速推廣和國民消費能力逐步提升都讓國產手機擁有天然的市場優勢,也更易于進行本土化定制。
二是性價比更高。國產手機能在國內實現生產、推廣、銷售、運輸的全鏈路流程,成本更低。相同配置下,國產手機售價普遍低于國外品牌手機。
三是整機實力強。國產手機的整機實力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硬件配置和附加功能都很出色。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和品牌影響力的擴張,其優勢更為凸顯。
記者在采訪調研中發現,消費者的感受也印證了這些觀點。
攝影愛好者王傳令表示,自己長期把國產手機作為攝影備用機。國產手機品牌的優勢,在于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敏銳捕捉,能更好地為消費者提供定制化服務和體驗。手機發燒友熊廣則認為,國產手機的價格更有競爭力。在4000元至6000元的價格區間,幾家國產手機品牌都有拿得出手且具備一定消費群體的高端產品。
在核心零部件方面,除了自研芯片,國產手機的硬件配置與三星、蘋果等國外品牌相比已無明顯差異。劉旭舉例說,在手機鏡頭方面,國產手機甚至更出色。vivo X系列搭載了蔡司光學鏡頭,小米14系列配備了徠卡專業光學鏡頭,OPPO也與哈蘇合作聯合開發了手機影像系統。在屏幕方面,蘋果、三星和國產高端機的最新機型基本都采用三星E7的OLED屏幕,在分辨率、色彩還原方面幾乎沒有差別。至于芯片,從華為可以看出,隨著技術進步以及廠商間的良性競爭,國產手機芯片已經實現較大突破。
“國產手機產業鏈成熟度高,成本控制良好,硬件配置較高,對原生安卓系統本土化定制、用戶反饋迭代優化響應更快速,創新能力強。國產手機品牌已是全球手機產業多強之一。”賽迪智庫未來產業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鐘新龍說。
那么,與三星、蘋果等國際知名品牌相比,國產手機品牌的差距在哪里?
首先是引領性創新。國際數據公司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坦言,多年來,都是蘋果公司先發布一個產品,國產手機去模仿再創新。蘋果公司目前儲備了大量技術,若有朝一日成熟落地,將進一步拉大與國產手機的差距。國產手機還處于追趕階段,要堅持研發、持續積累。
北京郵電大學經管學院兼職教授葛頎說,國產手機以前多采取快速跟隨戰略,即別人驗證成功的新技術,我們快速學習并以更低的成本生產出來,形成價格優勢。但現在,大家在技術創新上都陷入瓶頸期,中國手機廠商亟需依靠原始創新提升競爭力。
中國移動研究院主任研究員黃實認為,蘋果、三星在處理器、屏幕、內存、操作系統等方面都有較之國產品牌更強更領先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創新。不過國產品牌也在奮起直追,比如華為的麒麟芯片系列和鴻蒙操作系統;小米2023年官宣的澎湃系統,雖然仍是基于安卓,但已從底層開始重構,在性能優化、系統安全隱私、跨端互聯等方面都有所突破。
其次是品牌價值。郭天翔說,在高端市場搶占份額不單單靠技術能力,更在于品牌吸引力和附加值。這一點從市場對于華為Mate 60的反應可見一斑。對于消費者而言,購買蘋果也好、華為也罷,與其說買的是產品,倒不如說買的是品牌價值,或者說是與自己身份相匹配的產品。
鐘新龍認為,大多數消費者對于高端的認知更傾向于品牌是否高端,而非配置是否高端。國產品牌和國際知名品牌的差距,關鍵在于品牌形象。消費者更認可一個品牌對高端的“標簽效應”,這可能就是國產手機品牌距離蘋果的真正差距——品牌認可度。
再次是產業生態。黃實分析,在生態系統和服務方面,蘋果仍遙遙領先,國產手機品牌還有一定差距。從全球市場占有率看,蘋果、三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相較國產手機品牌布局更均衡,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市場影響力也更大。而國產手機品牌在亞洲、非洲、拉美市場表現強勁,在歐美日韓市場的影響力則相對較弱。此外,蘋果、三星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大量的專利和知識產權,為它們在國際市場保持領先提供了強大支撐,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專利布局方面還有待加強。
怎樣彌補這些差距?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楊學成認為,有3條清晰的路線。一是以華為為代表的全能型選手,構建自己的產業生態。走這條路最難的不是硬件或軟件,而是形成完備的應用商場,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生態。二是以小米、OPPO、vivo為代表的企業,先打開銷路做出爆品,再走技術立業之路。三是順應當下產業趨勢,搭乘新能源汽車出海賦予手機行業新的可能性,這是下一個增量市場的關鍵抓手。
盡快形成差異化優勢是關鍵。目前市面上的國產高端機都采取“堆料”方式大幅提升手機的軟硬件實力,卻沒有形成“人無我有”的差異化競爭力,以及讓消費者信服的品牌影響力。比如,蘋果的優勢是流暢的操作系統、完善的手機生態以及功能強大的芯片;三星則擁有一系列水平領先的自研硬件,包括顯示面板、存儲芯片、攝像頭、閃存等。
劉旭說,這些差異化優勢使得蘋果、三星的品牌影響力和銷量長期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前列。國產手機想要實現突圍,創新能力和差異化競爭力需要繼續加強。
國產手機為何越來越貴?
2023年9月28日,華為 Mate 60 RS 非凡大師正式開售,該系列16GB+1TB版本售價高達12999元。這款被稱為“高端極致主義下巔峰之作”的國產手機,一開售便預約火爆。因一機難求,二級市場流通行情極高,一度被眾多手機發燒友稱為“電子茅臺”。
一個月后,一直主打性價比的小米手機發布14系列,其中16GB+1TB的Xiaomi 14 pro 鈦金屬特別版售價為6499元。盡管價格較高,但在該系列首銷當日,銷量即超過此前上線的iPhone15全系。
據IDC數據,榮耀在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全年的中國智能市場出貨量排名中,均位居國產手機第一。此外,榮耀Magic V2在折疊屏產品中也持續領先。隨著相關技術不斷迭代發展和成熟,“厚、重、貴”的痛點逐漸解決。榮耀高端化戰略在以Magic V2為代表的折疊屏上得到了體現。
在廣東東莞vivo工業園生產車間,一批vivo X Fold2折疊屏手機即將下線。從UTG超韌玻璃,到內雙凸輪結構、多層立體式支撐結構,再到航天級材料應用,高規格配置讓vivo X Fold2售價躍上8000元。
走進各大國產手機品牌體驗店,各類高端配置產品的創新氣息撲面而來。鉸鏈技術讓手機實現視覺與觸覺上的“折疊無痕”;采用龍鱗纖維材質的手機更加輕薄;運用徠卡光學鏡頭后,手機也能輕松拍出質感大片。
層出不窮的設計讓人眼花繚亂,不斷攀升的價格也讓不少人望而卻步。消費者不禁問:“國產手機,什么時候變得這么貴了?”
“價格感知是表象,背后是手機行業應對產業轉型發展的艱難闖關。”楊學成說。
——需求提升呼喚供給改善。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智能手機市場已進入由剛需性產品向改善性產品過渡的階段。消費者注重更高質量的影像功能、更好的游戲體驗、更長的電池壽命、更快的充電速度、更好的機身材質,各方面表現更優的高端機成為消費者購機時的主要選擇。
近年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持續下滑,但高端市場逆勢增長。市場調查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分析預計,2023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機(批發價≥600美元)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可能增長6%,創下新高,將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近四分之一的銷量和60%的收入。這一數據印證了小米集團董事長、CEO雷軍對手機市場的判斷:“高端是必由之路,更是生死之戰!”
——增長放緩尋求高端戰略。當前,手機市場漸趨飽和,進入存量競爭階段。手機廠商在硬件升級、軟件開發、生態建設等方面的創新成本不斷增加。面對持續提升的研發投入與創新成本,企業開始向高端布局要出路。
以蘋果品牌為例。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在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中,蘋果所占份額高達71%。關鍵的是,長期以來,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蘋果以不到20%的出貨占比,拿下全球市場超八成的利潤,與利潤率長期徘徊在5%至15%的其他手機品牌對比強烈。高端機意味著高利潤,成為廠商搶奪新增長空間“必爭之地”。
——轉型升級是必然出路。高端化制造是我國手機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應對轉型升級的主動選擇。
在專家看來,向高端機邁進,是搭建以手機為軸心的電子消費生態的基礎與支撐。相比于僅銷售手機這一單品,圍繞手機形成藍牙耳機、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等在內的智能設備生態,不僅能增加手機廠商的收益,還可通過“全家桶”式的產品銷售大幅提升用戶黏度,進而帶動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技術升級與結構調整。
短短10年,國產手機紛紛向高端產品邁進。
自2014年起,國產手機批發均價持續增長,從千元機向3500元攀升。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顯示,在2023年的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中,除了蘋果和三星,緊隨其后的是華為,占據5%的份額,位列第四和第五的則是小米和OPPO。
vivo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低價競爭是面對眼前壓力的一種“內卷”,實際是產能過剩、缺乏創新力的表現。價格戰的結果是讓企業失去合理利潤,無法在創新、創造和未來發展上專注精力,甚至會毀掉一個行業。
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說,通過價格戰搶占的市場份額也很不穩定。以用戶為導向創新,圍繞核心競爭力打造差異化優勢才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雷軍表示,在屏幕、影像、充電、芯片等核心賽道上,高端化正迎來創新時刻。面對新一輪產業和技術變革周期,中國消費電子乃至中國制造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是大趨勢,國產手機必須迎頭趕上。
隨著各大手機廠商發力布局高端機,另一個疑問也隨之而來:“高端機到底值不值?”回答是肯定的。
——硬件配置更優化。處理器、內存、屏幕、電池和攝像頭是最受關注的硬件要素,更好的性能往往意味著更高的成本。以手機處理器為例,2023年上市的一批安卓高端機普遍搭載驍龍8 Gen2、驍龍8+ Gen1、天璣9200等頂級處理器,這些芯片的制作工藝更復雜、造價更高,運算速率也遠勝中低價位的手機芯片。再如,在屏幕方面,目前出廠的高端機屏幕基本采用OLED材質,支持廣視角廣色域,屏幕厚度更薄,而低端手機大多使用LCD屏幕,厚重且功耗較高,無法實現彎曲、屏下指紋識別等功能。
——使用體驗更豐富。攝像頭輕松實現60倍變焦、游戲過程絲滑不卡頓、快速充電滿足持續續航……極致的使用體驗已成為手機消費的關鍵驅動力。記者梳理發現,各大國產品牌的高端機型基本都將快充、超強續航、高清攝影、防塵防水等附加功能作為標配。同時,在手機后蓋選擇上,也淘汰了常用的塑料或金屬材質,采用玻璃、陶瓷等更有質感的材料。
——設計更顯個性化。隨著年輕一代成為手機消費生力軍,先鋒設計、個性化與高階美學越來越受關注。手機廠商也瞄準機會,針對年輕消費群體,推出各類限量版、定制版產品,主打個性化的高端機成為“寵兒”。
“值不值,是一個較為主觀的判斷,要由消費者評估,結論因人而異。”多名專家認為,如果消費者僅追求系統流暢、屏幕清晰、電池耐用、拍攝效果、通話質量穩定,那么高端機的價格或許就不值。但對于另一部分消費者而言,極致的游戲體驗、媲美單反相機的專業光學鏡頭、出色的工業美學設計等多重因素,都是為高端手機埋單的理由。
從低價取勝到高端闖關,面對存量市場,向高端化要出路,國產手機正開啟新一輪征戰。
手機為什么不好賣了?
全球智能手機行業起步時間不長,但作為伴隨全球科技革命浪潮而生的行業,成長速度極快,也因而早早遇到了一個避不開的問題:不好賣了。
自2018年開始,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持續下滑。IDC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億部,為近10年最低水平。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也是如此。很多評論將近幾年智能手機市場的低迷歸咎于疫情,但實際上,國內智能手機的出貨量自2016年到達最高點后,一直呈下滑趨勢,只在2021年5G手機大規模上市時出現小幅回彈,自2023年第四季度才開始回暖。
換機周期不斷拉長。曾經,智能手機作為時尚科技產品闖入市場,新功能、新應用快速更新迭代,換機周期往往在一兩年內。如今,隨著芯片、屏幕、電池以及操作系統逐步成熟和穩定,手機與電視、冰箱一樣成為耐用電子產品。數據顯示,智能手機用戶平均換機周期從此前的22個月延長至36個月,最新判斷甚至長達51個月。
為什么不好賣了?
原因之一是缺乏顛覆性創新。“市場缺乏新亮點。”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表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企業,都沒有拿出足夠多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創新程度距離消費者心理預期有一定差距,導致消費者換機周期拉長,消費意愿降低。
郭天翔認為,手機從產品形態、芯片技術,到攝像頭、操作系統,經過多年發展已進入創新瓶頸期,短時間內難有顛覆性產品出現,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即便廠家再三宣傳電池、拍照、影像、芯片的性能有大幅提升,消費者也沒有明顯感知。手機已進入性能過剩時代,即便是3年前的產品,如今使用起來也不會有太差體驗。產品同質化也越來越嚴重。
手機迭代性不明顯。過去大家換手機主要是兩個驅動力,一個是內存空間,不擴充不夠用;另一個是攝像頭,不斷追求更高清。如今,在這兩個方面,手機產品都盡力滿足用戶需求,短期內無需更換。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說,近兩年,芯片迭代也不明顯,沒有帶來多少換機需求。
原因之二是手機市場趨于飽和。中國手機市場的飽和度已非常高,新增用戶少。“人手一機”的局面基本形成,有的人有兩三部手機。中國、歐美、日韓等地區,已進入存量換機時代。只有在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才有明顯增長空間。
據中國電子裝備技術開發協會統計,截至2021年底,國內手機社會保有量18.56億部。也就是說,中國人均擁有1.3部手機。與此同時,每年仍有大量新品手機上市。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2.89億部,同比增長6.5%。
原因之三是缺乏讓消費者更換手機的使用場景。“此前,線上聊天、網絡購物、短視頻以及手游等新場景層出不窮,驅動消費者不斷更換網絡更流暢、運行更快、待機時間更長的機型。目前看來,沒有出現更新的場景。”郭天翔說。
還有一個不可否認的原因,現在的手機質量越來越好,換機周期延長不可避免。
“隨著產品越做越好,消費體驗的提升空間逐漸縮小,消費者覺得沒必要換新很正常。這是大多數產業發展的必然規律,也是手機廠商冥思苦想的問題。”楊學成說。
顯然,智能手機市場已駛入“紅海”,且行業缺乏增長動力。近年來,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全球經濟下滑、局部沖突與地緣政治,芯片供應鏈從短缺到過剩,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成為全球普遍面臨的行業現狀。受經濟與環境等因素影響,手機市場持續處于低位運行狀態,市場整體呈收縮態勢,手機廠商的產品升級與戰略布局基本以穩定為主,早期出奇制勝的戰略已逐漸消失。
怎么辦?
要在存量中尋找增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穩定和擴大傳統消費,提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步入存量階段并不代表剛需完全消失,也不意味著行業已經觸達“天花板”。用戶的多場景使用還有大量需求未被滿足,存儲、影像、連接、智能化等方面有待持續挖掘。用戶的痛點,就是行業的增長點。
觀察當前手機市場的消費趨勢,有3點值得注意。其一,消費者對新技術的熱情沒有減弱。人工智能大模型、衛星通話、更高續航等新技術出現,將為市場帶來更多活力;其二,消費者價值需求傳導。越來越多消費者在購買時考慮手機的附加品牌價值,這種需求會進一步增強高端手機的市場戰略地位;其三,積極有效的價格策略。2023年,蘋果為了保持市場份額,采用了更積極的價格策略。這背后是對消費者心理價格定位的精準把握,之后或許會被更多品牌采用,進一步加劇市場競爭。
農歷新年將至,小米之家廣東深圳寶安區百佳華專賣店里的人流量明顯多了起來。店長林岐城告訴記者,線下門店感知比較明顯的是,手機種類從細分領域如游戲手機、拍照手機、輕薄顏值手機,逐漸轉變為主打全能型的產品。此外,各大手機廠商也不約而同將配件國產化率作為重要指標,線下也確實有一部分消費者會出于這種考慮嘗試國產手機。
要不斷創新,推動消費者換新。“紅海”不是“死海”,要不斷突破新技術、開拓新市場、提升新服務,塑造我國手機行業新的競爭優勢。創新引領消費,處處都有例證。比如,盡管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整體表現低迷,但折疊屏手機經過多年沉淀和市場醞釀,在各大主流手機廠商集體發力下,成為智能手機市場新增長點,實現逆勢增長,且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不少國內手機廠商將移動影像技術作為“兵家必爭之地”,并通過推出自研影像芯片提升手機影像性能。比如,vivo從2016年就開始布局算法研究,聚焦人像、夜景、運動3個核心場景,通過自研影像芯片、超清畫質引擎等技術,在算法上不斷突破,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
1月8日,OPPO發布Find X7 Ultra,把4顆專業級的哈蘇鏡頭放進手機,將移動影像能力提升到新高度。劉作虎說,影像能力是個系統工程,涉及軟件、硬件、芯片、算法以及審美等一系列因素。
手機廠商還是應將重點放在保障產品質量、提供個性化服務、加快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劉旭建議,一要加強與供應鏈深度合作。在機型增多、生產難度加大的情況下,既要保障手機穩定供應,又要確保產品質量;二是注重產品定制化服務。對手機各項性能進行更精細的分類組合,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三是加快核心技術自研。在硬件方面持續鉆研SoC(系統級芯片)技術,早日打破技術壁壘。在軟件方面不斷進行操作系統優化,建立起實現多終端互動的操作生態。
2023年,工信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提出依托技術和產品形態創新提振手機、電腦、電視等傳統電子消費,不斷釋放國內市場需求。推動手機品牌高端化升級,培育壯大折疊屏手機產業生態,從優化成本、改善技術、加大軟件適配等角度促進折疊屏手機生態成熟。
多方合力下,智能手機市場正在釋放復蘇信號。IDC數據顯示,2023年第四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7363萬臺,同比增長1.2%,實現近10個季度以來的首次反彈。IDC預計2024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達到2.87億臺,同比增長3.6%,未來幾年出貨量會保持穩定。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復蘇正帶動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向好。
未來手機什么樣?
對于未來的手機,人們有著無限暢想:當你步入一座從未去過的商場,點開手機搜索想去的店鋪或餐廳,AR(增強現實)眼鏡中就會迅速呈現出路徑規劃;走進地庫不用四處找車,打開手機動動手指,汽車就會自動開到面前;一部手機進行三折甚至四折展開后,就是一臺筆記本電腦……
從當前的市場判斷,在外觀、形態上有顯著差異化的折疊屏手機,以及應用了“5G+人工智能”新技術的手機,或將是未來手機市場的增長點。
自2022年開始,折疊屏手機異軍突起,銷量快速增長。IDC數據顯示,這一勢頭將繼續保持。2024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將接近1000萬臺,同比增長53.2%,2027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7.5%。
折疊屏手機在屏幕形態上,相較于平板手機、曲面屏手機有了較大改變,給消費者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體驗。國內手機廠商積極布局折疊屏手機的原因之一,正是可以與蘋果手機形成差異化競爭,在另一個賽道占得先機。
“雖然對整個手機市場而言,折疊屏產品體量還十分有限。但聚焦高端市場來看,折疊屏產品的拉動作用非常可觀。未來一段時間內,折疊屏仍是國內手機廠商在高端市場的必爭之地,加大研發投入、持續迭代升級產品已成共識。”郭天翔說。
鉸鏈技術、柔性屏幕技術、軟件生態等是折疊屏手機需要不斷突破的技術瓶頸。作為折疊屏手機的關鍵技術,鉸鏈影響著產品在翻轉時的手感、屏幕折痕以及折疊狀態下的整機厚度。早在2018年,OPPO就開始打磨折疊屏外折方案,歷時11個月,屏幕的折痕依舊不能令人滿意。2018年至2021年,OPPO在4年時間里先后迭代6項折疊方案,外折、內折、上下折,窮盡了所有折疊屏方案,終于有一款成熟的方案浮出水面。截至目前,OPPO圍繞折疊屏手機在全球范圍內已布局專利1080件。
在葛頎看來,折疊屏手機展開時能承擔更多平板電腦的功能。方便攜帶是各手機廠商必須回答好的命題。
“輕薄無疑是影響用戶購買折疊屏手機的重要因素,也成為折疊屏手機的第一科技力。”榮耀CEO趙明以榮耀Magic V2系列產品為例向記者介紹,新產品將各零部件進行輕薄定制化改造,克服制造工藝難題,打造超薄的折疊鉸鏈、屏幕、散熱系統、Type-C接口模塊等,并通過系統化的架構設計能力,進一步壓縮內部空間,閉合狀態厚度達到9.9毫米,重量為231克,兼顧了大屏和便攜的雙重需求。
劉作虎表示,隨著折疊屏普及,消費者對下一代折疊屏產品也有更高期待。在滿足輕薄的基礎之上,手機廠商將大幅提升折疊屏產品的綜合能力,包括更強大的影像系統,不弱于直板旗艦的計算和續航能力,以及更加實用、智能的交互體驗等。
性能在提升,價格要下降。IDC預測,隨著鉸鏈、屏幕等主要零配件成本下降,折疊屏手機的價格將繼續下探。其中橫折產品有望降至4000元至5000元價格段,豎折產品將進入3000元至4000元的價格區間。
劉旭說,受限于硬件成本以及自身定位,折疊屏手機的價格和配置不會一直下降,雖不會成為智能機市場的主流形態,但可以在高端機市場占領較大份額。
據郭天翔觀察,國外消費者尤其是歐美國家對折疊屏的接受程度很高。如果一臺折疊屏手機的價格等于“一臺手機+一臺平板”,他們更中意前者,但由于種種原因國外消費者尚無法接觸到中國品牌的折疊屏手機。如果能順利敲開海外市場的大門,折疊屏手機或許會迎來新增長。此外,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和地區的年輕人也中意折疊屏產品。未來,東南亞國家也將是折疊屏手機的暢銷地。
除了硬件,軟件也是改變智能手機的重要因素。5G商用至今,在行業領域產生了諸多成果,在消費端卻尚未迎來爆發期,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或許會成為一個契機。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與芯片制造商聯手,通過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強大的算力和算法,以及5G網絡高速、高可靠的特性,力爭創造更多具有用戶吸引力的新場景,不斷刺激用戶需求。
《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提出,2024年,我國手機市場5G手機出貨量占比要超過85%。工信部數據顯示,2023年5G移動電話用戶達8.05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46.6%,比上年末提高13.3個百分點。
“目前還有一半以上的移動互聯網用戶沒有使用5G手機。千元級的5G手機將是新增長點。”葛頎認為,5G手機的芯片價格與4G手機相差不多,推出千元級的5G手機在成本上完全可行。但也要看到,5G套餐的通信服務費較高,應該盡快取消高門檻限制,不再區分4G、5G,無論消費者使用什么網絡,統一、實惠的收費標準將加速5G手機普及。
隨著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手機端落地,未來的手機可能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扮演著個人助理的角色,為每個人的工作、生活、學習提供定制化服務。
專家判斷,如果電池廠商突破了材料瓶頸,那么手機行業必定會迎來新一輪換機潮。
這一探索正在進行中——隨著榮耀將青海湖電池實現商用,手機電池也開啟了硅碳負極材料時代。據介紹,該材料通過石墨摻硅方式,使負極能量密度比普通石墨負極電池提升16%,在相同體積下,提供更高電池容量。此外,榮耀研發的低壓電荷聚能技術,使得手機能在低電壓下穩定可靠運行。
劉旭認為,未來手機會繼續向著便捷化、集成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不斷演進。在安全性能上也將進一步提升,由現在的指紋識別、面部識別演變為虹膜識別、聲音識別等更高級、更準確的方法。通話安全保障將更全面,加密技術持續升級,量子保密通信等將有望普及。
手機的日新月異正是信息通信業乃至國民經濟騰飛的縮影。當時間的指針指向2024,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相信憑借先進制造能力、完備高效產業鏈以及超大市場規模等既有優勢,手機產業定能逆勢前行,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更多新活力、迸發更強新動能。(經濟日報記者 黃 鑫 李芃達 萬 政 紀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