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黃河流域的心臟地帶、黃土高原之芯所在,陜西省的六成多國土空間、七成多人口、八成多經濟產出來自黃河流域。可以說,陜西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治理和經濟發展成色對全流域具有重要樣本意義。幾十年來,黃土高原逐步由灰變綠、由窮變富,位于陜甘寧蒙晉交界處的榆林市,其創新實踐引人關注。
奮進新時代,站在千秋大計、國家戰略的高度,必須強化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如何深化細化優化生態保護舉措,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統籌區域經濟結構、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雙贏,是擺在陜西、榆林面前的新課題新挑戰,也是必答題必選項。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強調陜西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奮力追趕、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區發揮示范作用。“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正成為黃河流域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
這條基準線,既是當地鞏固生態治理成果、穩中有進的“底線”,也是奮力追趕、敢于超越的發展“高線”。如何正確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系、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的關系、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的關系、外部約束和內生動力的關系、“雙碳”承諾和自主行動的關系,必然會面臨“一難兩難多難”的多重挑戰,考驗著“既要又要還要”的綜合統籌能力。
對于生態脆弱、資源富集兼而有之的地區而言,在“底線”“高線”之間“彈鋼琴”“走鋼絲”,就要在實踐中不斷激發新活力、催生新動能,鍛造高水平的統籌協調能力。
一是在重塑主導產業競爭力方面奮力追趕、敢于超越。資源型地區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抓好生產供應,為提升區域經濟能級、富裕一方百姓作出貢獻,為穩住能源保供基本盤發揮重要作用。對于產業結構單一等情況,既不片面評價、一概否定,又要看到短板和不足,并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創新發展。對于煤炭資源豐富的區域而言,就要把握燃料和原料、短期與長遠等關系,正確認識煤炭作為我國主體能源的作用,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為方向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在產業升級中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二是在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方面奮力追趕、敢于超越。黃河流域生態脆弱地區發展基礎薄弱,往往存在經濟欠發達、內生動力欠佳、社會保障欠賬較多等問題。而其中的一些資源富集地區由于開發能級不斷加大,雖然生態環境治理仍面臨挑戰,卻率先過上了“好日子”,甚至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比如,受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等因素影響,地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突出且呈現加劇趨勢,需要不斷優化區域經濟結構,把加快整個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為重大戰略來抓,完善省市幫扶、企業幫扶、縣區對口幫扶、人才幫扶等幫扶機制,通過做大做強主導產業、持續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等舉措推進相關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生態脆弱地區實現共同富裕。
三是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方面奮力追趕、敢于超越。由于路徑依賴等原因,資源型地區容易呈現“二產主導、一業獨大”現象,資源型產業在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產值、稅收額的占比居高不下,存在接續替代產業培育不夠、發展新動能支撐不足等特點。這既是當前的問題,也是長期的隱憂,特別是隨著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任務不斷細化,以高碳為主的產業結構令轉型升級的壓力持續加大。在接續產業不強、科技創新支撐不足的情況下,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發展,不斷培育環保產業、文化產業、生態產業等新增長點,不斷開拓新空間、兌現新價值,在黃河流域資源型地區轉型中走在前列。(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經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