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見過辦理假章的“牛皮癬”廣告,或是接到過“代辦證件”的騷擾電話,其背后是一條產業化的制假售假犯罪鏈條。公安部日前通報,今年以來全國共立案偵辦假章假證犯罪案件7700余起,收繳各類假章假證1200余萬枚(本)。
公文、證件、印章是國家機關依法行政和企事業單位依法從事生產活動的重要憑證。從通報情況看,假章假證種類繁多,造假涉及教育、財政、人社、民政等領域;假證種類超過200個,包括身份證、護照等身份證件,建筑施工、機械操作等行業許可證件,還有醫師證、教師證等從業資格證件。假章假證嚴重擾亂行業秩序,破壞社會信用基礎,具有較強安全生產隱患,還關聯敲詐勒索、招搖撞騙等犯罪,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社會危害嚴重。
近年來,制售假章假證違法犯罪鏈條產業化趨勢愈發明顯,不僅出現區域性犯罪團伙和規模化制假窩點,還搭建起跨地域的分銷網絡,甚至建立假冒的國家機關網站,為用假環節核驗公文證件印章提供方便。
打擊假章假證違法犯罪需全鏈條發力,證件主管部門、執法機構、社會公眾等多方配合,精準治理制假、售假、購假、用假、驗假各環節。
假章假證違法犯罪發生后,執法部門應深挖制假材料供應商、售假中間商和中介人員、用假人員等環節,切斷利益鏈條。及時追繳已售已使用的虛假證照,并通報相關部門,盡力降低社會影響和隱患。建立健全舉報機制,鼓勵公眾舉報犯罪線索,防止假章假證滋生蔓延。
假章假證問題涉及多部門,需進一步落實行業監管責任,建立信息共享機制,進行綜合治理。例如,加強印刷生產行業和證件原材料銷售管理,借助科技手段加強印章證件防偽設計,完善印章證件使用管理制度,提升識假能力和處理方式,明確使用核驗要求和用假懲處措施等,堅決堵塞監管漏洞。
此外,還應加強宣傳警示,既對制假售假犯罪形成強力震懾,又引導公眾牢固樹立法律觀念,明確買假用假屬于違法行為、嚴重的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公眾應不斷提高守法意識和誠信意識,抵制此類違法行為,自覺通過公平合法渠道取得證照。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