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方一城市要求網約車公司對“一口價”“特惠價”等運價規則進行全面清理規范,引發了公眾對于是否取消網約車“一口價”的討論。
“一口價”顧名思義,指的是乘客設定目的地后,系統給出一個固定結算價格,不管堵車還是改路,所花費的價格都不變。
在部分乘客看來,“一口價”模式既節約了乘車支出,又能減輕對司機繞路、延時等非正當服務行為的疑慮。但是,對于網約車司機而言,派單機制是否公平則有待商榷。有網約車司機反映,若開啟“一口價”“特惠價”接單模式,會長時間接不到普通訂單,而平臺對特惠訂單的抽成比例又與普通訂單無異,司機收入難以保障。
爭議背后,實質是網約車市場的供需失衡。在運力供給飽和、司機訂單量下滑的背景下,平臺間“以價換量”的競爭隨之加劇。對于“一口價”等低價營銷活動,需辯證看待。“一刀切”取締可能導致乘客選擇網約車意愿下降,同樣也會影響司機收入。因此,“一口價”模式還得尋求更優解。
“一口價”能否持續,與網約車定價機制是否合理高度相關。網約車平臺有權根據自身實際對價格進行調整,但從市場情況看,不少“一口價”“特惠價”明顯低于傳統巡游出租車的價格,已涉嫌不正當價格競爭。對此,要合理確定運價,保持計價規則相對平穩,并按規定實行明碼標價,不得以不正當價格競爭行為擾亂市場秩序。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定價機制中,司機、行業協會等行業主體的參與度和話語權并不高,未來還應鼓勵相關各方深度參與網約車定價決策,完善網約車定價機制。
對平臺而言,還要繼續優化運營規則及監管機制,充分兼顧乘客、司機以及平臺等多方利益。在為乘客用車保留更多選項的同時,確保司機的自主選擇權,不得強制司機接“一口價”等特惠訂單;要加強與司機群體的溝通協商,優化利益分配模式,保障司機群體的合理勞動報酬水平。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余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