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魯山縣不斷加大良種保護力度,促進特色產業發展,特別是在全國名特優產品張良黃姜和堯山白山羊上面狠下功夫,不斷優中選優,擴大規模產量。
“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張良黃姜因產自張良鎮沙河南岸而得名,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張良鎮土質為淤積而成的褐黏土,富含硒、鋅、鐵、鎂等各類礦物元素,獨特的土質使張良黃姜形成了色澤深黃、辛辣芳香、氣濃味長、質實絲多、百煮不爛、久貯不腐等特點,有“姜中之王”的美譽,自漢朝起便作宮廷貢品而聞名天下。張良姜2010年被農業農村部登記為地理標志性農產品,2020年7月獲得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認證。
上世紀生產隊時期,張良鎮幾乎村村都種張良黃姜,被統籌收購后銷往全國各地,但由于張良黃姜產量低,價格不占優勢,收益不高,所以張良黃姜的種植面積在分田到戶后一度銳減到不足500畝,幾乎有絕種的風險。
魯山縣張良鎮圣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種姜大戶杜飛飛原在安徽打拼,生意做得風生水起,2015年年初,杜飛飛回鄉開始規模種植張良黃姜,在他的帶動下,張良黃姜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扶持下,合作社陸續建成了幾個能夠儲存1000噸鮮姜的大型地窖。2022年年初,政府有關部門又投資60萬元,援建合作社一套生姜切片及烘干設備。當前杜飛飛的合作社實現了張良黃姜種植、儲存保鮮、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生產模式,2022年張良黃姜的種植面積已擴大到3000余畝。
據杜飛飛介紹,合作社對姜種要求非常嚴格,生姜收獲后,要選取沒有任何病蟲害的姜保存在姜窖里,次年經過曬姜、催芽等程序,在清明和谷雨之間播種,于下霜前收獲,每畝地需要姜種500斤。
除了挑選良種栽種外,張良黃姜還對土壤要求苛刻,每隔一至兩年就需要換一茬新地塊種植,這樣既能預防病蟲害,又能恢復土地肥力,從而保證張良黃姜優良的品質。
近年來,張良黃姜市場需求旺盛,價格一路走高。今年張良黃姜的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張良鎮及附近幾個鄉鎮張良黃姜的種植總面積突破5000畝,創近年來新高。
上月中旬,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公告,魯山縣“堯山白山羊保護區”入列河南省第三批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區名單,保護區范圍為堯山鎮、趙村鎮、四棵樹鄉、團城鄉,劃定范圍近350平方公里。
據悉,“堯山白山羊”是我國地方優良山羊品種之一,該品種山羊白毛、大頭、小耳,四肢粗壯,被有關專家發現于1982年,主要集中在魯山縣西部山區一帶,因其四肢粗壯、善于攀登,當地人稱其為“牛腿山羊”。河南農業大學兩次對其進行基因遺傳分析,表明這是一個不同于其他山羊品種的獨立種群,2011年被收錄于《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羊志》,屬于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也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本土品種、正宗的民族品牌。
在魯山縣辛集鄉蜂李村附近的“堯山白山羊”保種場內,4棟羊舍被分隔成若干個養殖區,數百只大大小小的山羊咩咩咩地叫個不停。魯山縣畜牧技術推廣站站長趙海濤介紹說,“堯山白山羊”抗病力強、肉質鮮美,但體形較小、繁殖較慢,最多時存欄規模達10萬只,但后來隨著引入個頭更大的南非“波爾山羊”品種,魯山縣純種“堯山白山羊”數量一度下降到不足17000只,如果不加以干預,將有滅絕的風險。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本土畜禽遺傳資源的高度重視,“堯山白山羊”也得到了有效保護!2015年保種場建成后,從西部山區鄉鎮買回來170只優質純種山羊。經過幾年來的繁育,目前種群數量已達240多只!北7N場職工葉孩告訴記者。
葉孩介紹,為了選育優良純種,保種場對“堯山白山羊”采取了優選優育措施:每只羊都有耳標,以免近親繁殖;母羊一般2年產3窩仔,每次產仔1~2只,待小羊羔長到3個月大時,公羊、母羊就被隔離分區喂養;公羊只挑選體形好、品質優的繼續養殖保種,淘汰下來的被閹割后當作一般肉羊處理;母羊也是挑選體形好、繁殖力強、哺乳能力強的保留下來,其他的被當作一般肉羊處理。保種場還定期到魯山西部山區和養殖大戶互換優質公羊,一代代地選育更優質的種羊。
魯山縣還先后聘請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平頂山市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的專家授課,開展養羊技術集中培訓12期,受益群眾1000余人。該縣還指導并協助養殖戶成立合作社,建立養殖技術交流微信群,引導養殖戶抱團發展,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據悉,經過平頂山市、魯山縣有關部門大力扶持下,如每年爭取上級資金為養羊戶發放飼料20余噸,落實養殖獎補資金等,農戶養殖“堯山白山羊”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目前,魯山縣“堯山白山羊”養殖大戶已有285戶、散戶600余家,存欄規模已恢復到28000多只。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