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前2個月宏觀經濟運行數據顯示,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穩經濟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但也要看到,經濟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需要綜合施策釋放內需潛能。
當前,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世界經濟增長趨于放緩,外部主要經濟體通脹問題比較突出,地緣政治等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從國內來看,經濟仍然處在初步恢復階段,一些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總的來看,還是要把力量放在自身發展的基點上,推動擴大國內需求,穩定經濟增長。
總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制約消費恢復和增長的因素仍然較多,居民增收壓力較大、消費支出短期內擴大較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不小,投資意愿和能力偏弱。在國際形勢充滿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依托國內大市場優勢,充分挖掘內需潛力,不僅是推動當前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關鍵之舉,更是積極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增強發展主動性的長久之策。
綜合來看,我國擴大內需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變化,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當今世界,最稀缺的資源是市場。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從需求看,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1.2萬美元,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居民消費提質擴容潛力巨大,補短板鍛長板投資需求旺盛,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蘊藏著可觀發展空間。從供給看,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基于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創新,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最大化。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的一體兩面。沒有需求,供給就無從實現,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給;沒有供給,需求就無法滿足,新的供給可以引導新的需求。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搞好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一方面,擴大內需必須是有效需求,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擴大內需不能搞盲目借貸擴大投資、過度刺激消費,甚至重回大上高能耗、高排放項目的老路,而是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盡快形成完整內需體系,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另一方面,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結構對有效需求的適配性,不能形成不符合發展方向和市場需求的落后產能和產品。要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突破供給約束堵點、卡點、脆弱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競爭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質量的供給適應滿足現有需求,創造引領新的需求。
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總體上已經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用足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形成需求和供給的良性互動循環,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必將不斷釋放。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