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注冊公司對市場建設、營商環境危害極大。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三季度類案辦理情況,推進對市場主體違規登記的全鏈條、全方位懲治。這將進一步維護公平競爭的良好市場秩序,促進建設高標準法治化營商環境。
有的人身份證丟失后,發現自己“被當老板”“被股東”,“入職”數十家公司。檢察機關在辦案中發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市場主體登記流程簡化的便利條件,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虛構注冊地址、偽造租賃合同等進行虛假登記。特別是在一些電信網絡詐騙、虛開發票和非法集資等犯罪案件中,往往存在利用虛假登記實施相關違法犯罪行為。這干擾了正常的公司登記注冊秩序、損害了法律權威、侵害了權利人合法權益。
今年3月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對“冒名登記”等新情況新問題作出回應,完善撤銷虛假登記制度,賦予登記機關調查核實權,并明確了相關法律責任和相應行政處罰。然而,由于調查取證手段有限,以及冒名登記、經營地址不明或不實等原因,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此項工作存在一定難度,難以及時收集足夠證據,進行吊銷、撤銷處理也就無從談起。
市場主體冒名虛假登記等違法違規現象亟待共管共治。檢察機關辦案發現,有關行政監管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致使部分案件線索難以及時轉移提交。對此,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之間的協作配合,推動建立信息數據共享機制。
登記便利化改革,是方便群眾高效辦理登記、投資創業之舉,不能讓不法分子鉆空子。方便群眾不等于放松監管,簡化手續不能減少工作。截至8月底,我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超1.6億戶。面對超大規模的市場和市場主體,需要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依法嚴格治理市場主體“冒名登記”等問題,才能讓投資創業者更放心安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萬祥)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