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csuau"><bdo id="csuau"><pre id="csuau"></pre></bdo></u><acronym id="csuau"><bdo id="csuau"></bdo></acronym>
  • <wbr id="csuau"><ins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ins></wbr>
    <wbr id="csuau"><table id="csuau"><button id="csuau"></button></table></wbr>
    1. <video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video>

    <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track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track><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 <i id="csuau"><bdo id="csuau"><samp id="csuau"></samp></bdo></i>
      <wbr id="csuau"><ins id="csuau"><progress id="csuau"></progress></ins></wbr><b id="csuau"></b>
    1.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崗位與人才需要雙向奔赴

      2022年11月15日 06:44   來源:經濟日報   馬洪超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第三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引起社會關注。在我國就業總體保持穩定、部分群體就業壓力較大的形勢下,某些行業卻存在“缺工”問題,表明就業結構性矛盾需進一步得到重視。

        細讀這份排行表,可發現相當一部分“最缺工”職業近些年一直存在招工難題,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人員流動程度相對降低,加大了部分行業招工難度。此次上榜的車工、焊工、縫紉工等生產制造類崗位,以及營銷員、餐廳服務員、家政服務員等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類崗位,存在勞動強度較大、工作簡單重復、勞動報酬較低、社會認可度低等現象,對新生代農民工和部分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不足。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直播、外賣等相對自主、“不用坐班”的新就業形態快速興起,有些年輕人寧愿選擇靈活就業崗位,也不愿進工廠流水線,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面臨一定的人員分流壓力。

        解決相關行業“缺工”問題,需要提高崗位吸引力。一方面,有關行業企業應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條件,以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機制增強“感情留人”的能力;另一方面,應加強技術升級改造,提高生產自動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在經營業績提升的基礎上,更好地改善員工收入,增強“待遇留人”能力。此外,還需在拓展職業發展前景“事業留人”、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制度留人”等方面下足功夫。

        崗位在努力“找人”,人也要積極適應崗位,崗位與人才需要“雙向奔赴”。這次發布的“最缺工”榜單中,有19個屬于專業技術人員職業。現實中,由于專業設置不合理、實習崗位不充分等原因,部分畢業生存在所學知識與社會經濟發展相脫節、與企業需求不匹配等現象。職業院校應進一步加強校企對接,完善人才培養機制,更好適應市場需要。與此同時,求職者也要不斷學習積累新知識,及時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以更好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趨勢,持續增強就業競爭力,爭取成為職場上的“香餑餑”。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馬洪超)

      (責任編輯:馮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崗位與人才需要雙向奔赴

      2022-11-15 06:44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爱美_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_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播放_91日本在线精品高清观看
      <u id="csuau"><bdo id="csuau"><pre id="csuau"></pre></bdo></u><acronym id="csuau"><bdo id="csuau"></bdo></acronym>
    2. <wbr id="csuau"><ins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ins></wbr>
      <wbr id="csuau"><table id="csuau"><button id="csuau"></button></table></wbr>
      1. <video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video>

      <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track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track><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3. <i id="csuau"><bdo id="csuau"><samp id="csuau"></samp></bdo></i>
        <wbr id="csuau"><ins id="csuau"><progress id="csuau"></progress></ins></wbr><b id="csuau"></b>
      1. 亚洲欧洲美婷婷久久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网站a√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网站你懂得 | 色妞AV永久一区二区国产AV开 | 天堂网站一二三区在线看 | 日本最新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