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說,“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我國糧食儲備充足,是市場供求的“調節器”、救災應急的“蓄水池”和戰略安全的“壓艙石”,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涉糧違規案件時有發生,威脅糧食安全。我國要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儲備家底,守住管好“天下糧倉”,綜合運用法防、技防、人防等手段,構建違法違規行為“防火墻”,確保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可靠,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糧食儲備安全,糧食儲備規模不斷擴大,布局結構不斷優化,庫存管理逐步規范,糧食儲備能力穩步提升。面對世紀疫情和全球性糧食危機,我國充分發揮儲備糧“穩定器”作用,通過實施糧食宏觀調控,確保了國內糧食基本供應不脫銷、不斷檔,確保國內市場糧價始終保持平穩運行態勢,與國際糧價大起大落、頻繁波動形成鮮明對比。
充裕的糧食儲備是我國保障糧食安全的優勢所在。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不確定、難預料的因素增多,疫情、極端天氣和地區沖突等突發事件出現的風險較高。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在聚焦糧食安全補短板的同時,更要鍛造糧食儲備這個長板,樹立“大儲備”意識,堅持“一盤棋”推進。要加快構建與大國地位相符的國家糧食儲備體系,優化儲備布局結構;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實物和產能、政府和企業儲備相結合的儲備機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儲備聯動機制,不斷增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
儲備糧數量是否真實、質量是否良好、儲備是否安全,一直是社會普遍關切的問題。近年來,糧食和儲備部門在每年例行糧食庫存檢查基礎上,探索更加有效的監管手段,開展政策性糧食庫存大清查,摸清了“天下糧倉”家底,交出了實實在在的“明白賬”,建立了全國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數據庫,為黨中央、國務院進行重大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近年來涉糧腐敗案件時有發生,一定程度上影響儲糧安全。為進一步強化監管,各級糧食和儲備部門積極配合糧食購銷領域專項整治,依法打擊腐敗。2021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牽頭開展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各級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認真開展糧食流通“亮劍2021”專項執法行動。重拳打擊之下,一批膽大妄為、貪得無厭的糧倉“碩鼠”“蛀蟲”“蠅貪”被繩之以法,“人情糧”“關系糧”“空氣糧”“轉圈糧”“升溢糧”等靠糧吃糧的腐敗現象有所減少。不過,要杜絕儲備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仍任重道遠、絲毫不能放松。
我國儲備糧庫遍及全國各地,守護好“大國糧倉”,將各種問題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必須高懸監管利劍。除定期檢查外,還須運用“飛行檢查”“突擊檢查”“12325熱線舉報”等創新手段,構建全方位監督檢查體系,全面提升監管效能。
運用先進的科技實現儲備糧庫穿透式監管,能夠彌補傳統監管手段的不足和短板。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科技快速發展,糧食儲備管理從粗放式管理逐步向全程化監控、立體式監管、全社會監督轉型,中央和地方儲備糧庫實現全程即時在線穿透式監管,能夠以在線視頻隨機抽查、跨省份交叉檢查等方式隨時隨地開展檢查,真正實現糧食儲備安全“看得見摸得著”,穩住糧食安全“壓艙石”。 (劉慧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