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各地對校外培訓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校外培訓收費管理是監管重點之一。
近日,北京市教委出臺《北京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指導手冊》,明確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或變相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手冊還明確了退費原則:學生家長在課程開始前提出退費的,機構原則上在5日內按原渠道一次性退還所有費用;在課程開始后提出退費要求的,應按已完成課時的比例扣除相應費用,其余費用原則上在15日內按原渠道一次性退還。
其實,一次性不得收取超過3個月或60課時費用的要求,在去年出臺的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監管工作的通知》中已有明文規定。規定指出要對校外培訓機構全面實施預收費監管,目的就是有效預防“退費難”和“卷錢跑路”等問題發生。通知還要求設立預收費風險保證金,開立風險保證金專用賬戶,存入的保證金作為培訓機構履行培訓服務承諾和退費的資金保證。同時要求加大對培訓收費專用賬戶的監管力度。
目前,不少地方都設立了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專用賬戶,并對外公布信息。沈陽市教育局還與銀聯商務遼寧分公司合作建立“沈陽教培”平臺,對校外培訓機構預付學費進行全流程、全方位監管。學生家長均需通過統一繳費通道繳費,以保證預付費安全。學生和家長不僅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查找正規培訓機構,完成選課、購課、銷課等操作,還可對培訓課程、培訓服務、師資等情況進行線上點評。這種模式不僅方便學生和家長選擇正規培訓機構,還能很大程度確保預付的培訓費用安全。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選擇正規培訓機構、規范簽訂合同、專用賬戶繳費,是確保資金安全的重要步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培訓機構為逃避資金監管,可能會采取打折促銷等方式誘導消費者超期超前購課甚至大量囤課。廣大學生和家長要擦亮雙眼,嚴防各種形式的違規行為給自己帶來經濟損失。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 丹)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