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5月2日電(記者邵琨)隨著農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中國農村出現了許多新家當,農民有了許多新職業。飛手、主播、畫家……中國農村地區的職業劃分更為精細,越來越多農民走上職業化道路。
在山東省濟南市濟陽區的一片農田里,綠油油的小麥隨風輕擺。濟陽區回河街道張高村蓄松家庭農場負責人高丕全帶著2個飛手正忙碌著。不一會兒,伴隨著一陣“嗡嗡”聲,無人機在空中灑下一片薄霧。
高丕全說:“兩臺無人機,一臺能帶60斤農藥,一天飛防1000多畝地。現在地里幾乎見不到背著噴霧器打藥的農民了,都是用機器打藥,省時省力,效果還好。”
4月底,正是小麥秀穗期,也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時節。無人機飛手們每天奔波在不同人家的麥田里忙碌,而他們大多從農民轉化而來。
高丕全介紹,我們的飛手原來自己種著100多畝地,土地托管后,現在專門做飛防,專為農民服務。
農忙季節,飛手不僅要在濟陽當地工作,還會到周邊的德州、濱州等地幫種糧大戶用飛機打藥。
除了無人機外,農場里的植保機、收割機、拖拉機等各種器械都有專人負責。傳統的農民有了許多新的職業頭銜。
高丕全由一個普通農民成為專門為農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務的職業農場負責人;濟陽區前三里村的一名村民成為專業運輸司機。他帶著自有的三輪車,加入蓄松家庭農場運輸隊專門搞運輸服務,僅一個麥收季就能賺4000多元。
科技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讓農民的勞動更有價值,而互聯網的發展普及讓不少農民成為網絡主播。直播帶貨代替外出打工,成為職業發展新方向。
“沒事我就拍視頻傳到網上,原來只是拍茶葉,后來我覺得住社區了,就講一些正能量的東西,粉絲越來越多。”濟南市長清區孝里街道孝興家園“網紅”老板娘徐金玉說。
現在,她成為一名網絡主播,在拼多多等網絡平臺直播賣貨。拍攝茶葉制作視頻、向網友普及茶文化,包裝、發貨,一天下來她嗓子都啞了。
曾經,徐金玉常年在外打工,回家的時間不多。黃河灘區遷建后,她與其他村民一起搬到了孝興家園社區。在街道組織的就業技能培訓幫助下,徐金玉學會了短視頻制作、網絡直播。
“老師手把手教,免費學習,我學會了網絡宣傳銷售。在家門口直播賣茶葉,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現在自己當老板。一開始發貨雇2個人,現在4個人了,老公都對我刮目相看。”她開心地說。
如今,農村的職業劃分越來越細,專業性越來越強。
“大白”、喇叭、村道上排隊做核酸的村民……中國青州農民畫畫院里,與泥土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王化芹在認真畫著又一幅作品。
“這是一幅反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作品。我喜歡農民畫,畫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事情。”她停下筆,對記者說。
王化芹一直生活在山東省青州市邵莊鎮興旺村,世代務農,做過一些小生意,但收入都不高。2016年4月,她參加了青州市組織的免費農民畫培訓。從此,她放下鋤頭、拿起畫筆,開啟了新的人生路。
后來,王化芹成立了益榮農民畫院,帶領農民畫農民畫、畫墻繪。目前,青州農民畫墻繪已走出青州、走出山東,足跡已至河北、江蘇等省份。
青州農民畫是中國農民畫的重要流派之一。青州農民畫用通俗易懂的藝術語言,講述著百姓身邊的“中國故事”,傳播和弘揚社會正能量,受到廣泛歡迎。農業生產、節慶風俗、美好生活愿景等都是農民畫的主題,它們大多出自當地農民之手,不少畫作走向全國,遠銷歐洲。
目前,青州農民畫協會有會員2200名,年創作農民畫萬余幅,年書畫商品交易額達4000萬元。青州農民畫畫院還通過“農民畫+電商”的模式,將農民畫文創產品賣到了網上。
(本文來自于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