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區第六任行政長官選舉將于今年5月8日舉行,這是新選制下繼選委會選舉、立法會選舉之后的第三場選舉,也是新選制下的第一次特首選舉,意義重大。
行政長官候選人須獲得不少于188名選委會委員的提名,并在選委會的5個界別中每個界別取得不少于15名委員的提名。每名委員只可提名一名候選人。行政長官將由選委會一人一票不記名投票選出,須獲得超過750票才能當選,并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前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憑借786個提名成為唯一的特首候選人。
新選制下的特首選舉旗幟鮮明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新選制下,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代表性更強,界別分布更均衡。選委會委員名額從之前的1200名擴充至1500名,截至4月27日,選委會實有委員1461名。選委會新增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包括全國婦聯、工商聯、僑聯、青聯、海外聯誼會等組織的香港成員,新增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進一步提升了選拔人才的站位高度和視角廣度。
維護國家安全是候選人必過的關口。新設的資格審查委員會負責審查并確認行政長官候選人的資格。香港特區國安委根據特區政府警務處維護國家安全部門的審查情況,就行政長官候選人、選舉委員會委員候選人和立法會議員候選人是否符合擁護基本法、效忠中國香港特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作出判斷,并就不符合上述法定要求和條件的參選人向資審會發出審查意見書。對資審會的決定,不得提出訴訟。這樣的制度設計把反中亂港分子排除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管治架構之外,確保香港的管治權真正掌握在愛國者手中。
新選制下行政與立法的關系更融洽。行政長官選委會除選舉特首外,還有權選舉產生90名立法會議員中的40名,并參與立法會所有議員候選人的提名。特首和立法會由同一個選委會選出,有利于行政和立法的順暢溝通,有利于鞏固基本法所規定的行政主導體制。以香港立法會為例,2020年至2021年度通過46個法案,創近20年新高。立法會通過了120項撥款建議,涉及金額3282億港元。行政立法良性互動,有利于特區管治團隊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新選制是香港政治制度的新發展,為香港帶來滿滿的正能量。兩場重要選舉——選委會選舉、立法會選舉已經分別于2021年9月、12月完成。從香港經濟社會各項指標看,市場主體和國際社會依然對香港充滿信心。2021年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增加到9049家,初創企業增加3755家。研究機構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香港排名保持全球第三。
需要指出的是,新選制對候選人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對治港興港的本領考核不是放松了而是加強了。香港需要的是有情懷、有格局、有擔當、有本領、有作為的堅定愛國者,必須善于在治港實踐中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善于破解香港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善于為民眾辦實事,善于團結方方面面的力量,善于履職盡責。
在涉及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掌握特區管治權的人必須勇敢站出來,站在最前列,把維護“一國兩制”作為最高責任,同那些挑戰者、破壞者進行堅決斗爭。在謀劃香港未來時,必須胸懷“國之大者”,拋開一切猶豫和搖擺,抓住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把背靠祖國與面向世界結合起來。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新選制下的香港一定能選拔出想干事、會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愛國愛港人才,帶領香港社會各界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劉亮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