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際市場風云變幻,國際糧價持續飆升,國內糧價水漲船高,小麥、玉米、豆粕、食用油價格不斷創新高,輸入性通脹擔憂加劇。對此,國家高度關注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安全的措施密集出臺,中央支持糧食生產的一攬子政策近日落地,精準發力確保實現今年糧食穩產增產目標,筑牢糧食安全屏障。
我國一直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續七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從世界排名來看,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水平遠高于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有能力、有手段保障糧食穩定供應。然而,我國糧食安全的短板也比較明顯,糧食供需長期處于緊平衡,玉米供需偏緊,大豆、油料高度依賴進口,受國際市場沖擊較大,與國際市場共振現象明顯。這也是近期國內豆粕、玉米、油料以及食用油價格漲幅較大的重要原因。
充足的糧食供應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是有效應對國際市場沖擊的定海神針。我國要立足國內穩糧增產補強短板,保障14億多人的“米袋子”“菜籃子”,以國內供給的穩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目前來看,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目標和路徑已經明確,確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并針對糧油供需不平衡的問題,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在穩定稻谷、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的基礎上,實施大豆提升工程和油料提升工程,采取強硬措施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因地制宜擴大油料作物生產。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在耕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實現擴大豆、擴油料的目標,須遵循不與糧爭地的原則,盡可能實現糧豆、糧油兼容發展。同時,要拓寬傳統的糧食邊界,以大食物觀統籌糧食和食物安全,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從有限的耕地資源向整個國土資源拓展,向草地、森林、江河湖海要食物,全方位多途徑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
農業是弱質產業,不僅效益不高,還容易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影響,對傳統農業進行保護與補貼是各國通行做法。多年來,我國一直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扶持力度,從今年中央支持糧食生產的一攬子政策看,保持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補貼范圍更廣,標準更高,涵蓋耕地地力保護、農資補貼、農機補貼、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和稻谷補貼、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補貼等,并提高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糧食種植保險保費補貼比例,擴大產糧大縣獎勵力度等。這些政策的落地實施,有助于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有助于調動和保護農民種糧和主產區抓糧積極性,有助于促進種植結構調整。
值得關注的是,在去年支持糧食主產省份新創建5個糧食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5個糧食產業集群的基礎上,今年國家將支持建設一批糧食油料產業園和產業集群,推動糧油產業“生產+加工+科技+營銷”一體化發展。實踐證明,糧食產業越發達,糧食抗風險能力越強。推動糧食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不僅可以讓小農戶分享糧食產業鏈增值收益,也有利于主產區把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逐步走出“高產窮縣”的財政困境。(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