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全球實現“零饑餓”目標,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對全世界作出的美好承諾。然而,這一承諾不僅進展緩慢,新冠肺炎疫情更使其雪上加霜。
9月23日,聯合國糧食系統峰會在紐約聯合國大會期間以線上的形式舉辦。這場峰會旨在通過推進糧食體系轉型,實現全球“零饑餓”目標。與此同時,全球糧食安全卻正在面臨一系列嚴峻挑戰。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國際性沖突、極端天氣疊加環境惡化,給全球糧食系統各個環節造成沖擊,對各國人民的生活、生計和經濟產生了連鎖反應。雖然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與世界各國積極行動,阻止新冠肺炎疫情演變為全球糧食危機,但疫情已經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破壞,引發全球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全球糧價創近十年來的新高,失業率上升,薪酬和收入下降,全球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惡化。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數據,2020年全世界有7.2億至8.11億人口面臨饑餓,與2019年相比增加了1.61億。
面對這場史無前例的嚴峻考驗,現有的全球糧食體系難以合理有效運轉,難以滿足全球人口以及地球環境的需求。因此,推進糧食體系轉型勢在必行。從就業、生計和對環境的影響來看,全球農業糧食體系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系,其中既包括食物生產、儲存、加工、運輸、貿易、消費等食物供應鏈,還包括提供食物和農業產品的所有人員、活動、投資和選擇,不僅為全世界10億人直接提供就業機會,還與35億人的生計與糧食體系關聯。糧食體系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全球糧食穩定供應,從而影響全球糧食安全,甚至影響全球經濟社會安全。例如,國際性沖突會嚴重沖擊糧食生產體系中生產、收獲、加工、運輸、供應、融資、銷售和消費等幾乎所有環節,導致戰亂中的國家陷入全面糧食危機。
通過糧食體系轉型帶動全球“零饑餓”目標的實現,已成為全球廣泛共識。聯合國糧農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國際組織不遺余力地倡導并支持世界各國推進糧食體系轉型,建設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韌性且更可持續的糧食體系,試圖讓糧食體系重回正確的軌道,能夠更好更有針對性地抵御各種風險和挑戰,實現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和更好生活,為所有人提供負擔得起的健康膳食,并成為穩步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強大推動力量。
關于全球糧食體系怎么轉型,各大國際組織支持世界各國尋求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為世界糧食安全貢獻力量。中國為此做了積極探索。中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持續推進糧食體系轉型,不斷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的投資,增加農業補貼,持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改變,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糧食安全之路,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糧農治理,推動農業國際合作,分享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經驗和實踐,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推動全球糧食體系轉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國家或組織都無法單獨應對糧食和農業領域的全球性挑戰。這需要聯合國糧農組織、二十國集團等國際組織與各國攜手并進,精誠合作,在合作中破解難題。只有團結起來,通過在經濟、環境甚至文化等各領域多管齊下,盡快推動糧食體系轉型,才能扭轉形勢,迎來公平、可持續、沒有饑餓的美好未來。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慧)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