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辦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的偉大創舉。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行新的長征。
1979年4月,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同志向中央領導同志提出興辦出口加工區、推進改革開放的建議。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還是叫特區好,中央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同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試辦出口特區。
1980年8月,黨和國家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1988年4月又批準建立海南經濟特區,明確要求發揮經濟特區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帶動作用。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大力支持下,各經濟特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擔使命、砥礪奮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創造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闖”出了一個排頭兵
“特區精神是鑄就深圳等經濟特區奇跡的動力源泉。深圳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是一步一步‘闖’出來的。”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說。
從黨中央批準設立深圳經濟特區以來,40多年間,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至2020年的2.77萬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位居全國第三,實現由一座落后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跨越,成為一座充滿魅力、動力、活力的創新型城市。
把時間的指針撥回1978年,黨中央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當時,深圳作為經濟特區的使命是“殺出一條血路”。1979年,“蛇口開山第一炮”如同春雷炸響神州,成為改革開放的啟幕樂章;1982年,在深圳羅湖區開工建設的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創下“三天一層樓”的紀錄,“深圳速度”自此享譽中外;1987年,轟動全國的第一宗土地公開拍賣,敲響了新中國歷史上土地拍賣的“第一槌”,拉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帷幕……
“正是各個領域涌現出的‘第一’,正是這種大膽探索、勇于開拓的‘闖’的精神,推動著深圳改革開放事業邁出堅實步伐。”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市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王強說。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圳以“闖”的精神,首創1000多項改革舉措,為全國改革開放先行探路,奏響了實干興邦的時代強音,實現了由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性跨越,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成為向全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窗口。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楊志對深圳等經濟特區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十分感慨,“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如果沒有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沒有‘敢闖敢試’的沖天勇氣、沒有沖破舊體制‘敢為天下先’的創新活動,就不可能煥發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洪荒之力,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深圳,中國也就不會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深圳等經濟特區所創造的奇跡,是黨不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產物。”
“創”出了一個先行地
“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王偉中說,深圳用40多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創造這一奇跡的核心是改革、是創新。
2015年,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比較了全球4300個經濟特區,認為深圳是最成功的一個;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深圳8家企業上榜。為什么企業在深圳能群體性強勢崛起?“這是個必然結果,原因就在于深圳一直致力于營造適合企業成長的環境,是各類經濟主體自由生長的熱土。”優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潔說。
“正因為深圳不斷大膽地闖、大膽地試,用個體探索有效降低了整體風險,提供了一個全局性的學習樣本,創辦經濟特區也由此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方法論。”楊志說,深圳新一代的企業和企業家如今正在新的戰略性新興領域快速崛起,用自己的方式演繹著改革開放的新篇章。
“創新是第一動力”已被深圳旗幟鮮明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世紀之交,面對“四個難以為繼”,深圳率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全國吹響了城市產業轉型的號角。黨的十八大以來,深圳更是著力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鵬城國家實驗室,推行“鏈長制”扶持集成電路、5G等關鍵產業鏈。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正是一直鉚著“創”的勁兒,讓深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的8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占全國30.6%;讓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86萬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
2019年8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大決策。2020年專門為深圳量身定做的《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激勵著深圳繼續闖入“深水區”“無人區”,繼續為全局性改革創新進行超前性、開拓性的探索。
“深圳當年‘先行先試’率先破冰,現在的‘先行示范’和綜合改革試點,內涵更加廣泛,其意義和難度不亞于當年。”深圳市福田區委書記黃偉說,中央發布的先行示范區文件里,明確將深圳定位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賦予深圳2035年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的使命,無疑需要深圳人加倍努力奮斗和創新作為。
“創辦經濟特區是亙古未有的嶄新課題。在事關深圳前途命運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沒有改革的勇氣、創新的精神、實干的韌勁是完不成黨交付的歷史使命的。”王強說。
“干”出了一個實驗區
“經濟特區的滄桑巨變是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拼搏奮斗干出來的。深圳一路走來,改革發展事業取得的成就,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努力,是深圳廣大干部群眾披荊斬棘、埋頭苦干的結果。”王偉中說。
40多年前,黨中央讓深圳“先行先試”,勇當改革開放的“實驗田”。深圳肩負使命,敢闖敢試,涉足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禁區”,踏入放開市場價格體制的“雷區”,沖入打破“鐵飯碗”的“難區”,闖入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的“盲區”……
2018年11月,記者曾參觀在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舉辦的“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周年展覽”。“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的巨幅圖片在展廳里格外醒目。
“1979年,時任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的袁庚創辦蛇口工業區,為的就是探索一條不同于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發展路子,而當時最大的障礙當屬思想觀念的束縛。”招商局蛇口工業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永軍說,這兩句今天看來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口號,在提出時卻引起過軒然大波。直到1984年,新中國成立35周年慶典蛇口工業區的彩車上,這兩句醒目的口號通過電視熒屏進入億萬中國人和全世界的視野,才正式在中國人的心中扎下了根。這塊標語上的精神,是我們沖破迷霧的信念,也是一座現代化城市的精神象征。
此后,蛇口工業區在全國率先掀起了干部人事制度、勞動用工制度、勞動分配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打破職務“鐵飯碗”、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實行工資改革方案,基本奠定了與我國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分配制度。
在深圳市委大院門前,有一頭重心向前的拓荒牛雕塑。深圳人說,拓荒牛,吃苦耐勞、肯干實干,不空談、重行動,是改革開放中創業者的象征。縱觀40多年發展歷程,“不等、不靠、不空談、不爭論、不折騰”成了深圳“埋頭苦干”的傳統,“爭當開拓進取的改革者,不做安于現狀的守成者;爭當起而行之的奮斗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者;爭當攻堅克難的沖鋒者,不做避事畏難的退縮者;爭當先行示范的領跑者,不做亦步亦趨的跟隨者”的實干之風在深圳盛行。正是因為這股實干之風,把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
“無論是陸域面積還是自然資源,深圳都是一個有著明顯發展‘天花板’的城市,因此深圳格外珍惜每一個時間窗口,默默恪守‘允許改革失敗、不允許不改革’的實干之風。埋頭苦干的深圳,始終把自己定義為創業不息的城市;埋頭苦干的深圳人,始終將自己定義為不斷奔跑的奮斗者。”深圳市寶安區委書記王守睿說,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大力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勁牛力,不用揚鞭自奮蹄,辛勤耕耘、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進入改革‘深水區’的深圳,干事創業的銳氣如初。歷久彌新的特區精神,正是深圳的力量所在、信心所在、血脈所在。”王偉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及全面深化前海改革開放,為新時代深圳的改革開放、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指引和前進動力。站在新起點上,深圳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聚焦“五個率先”,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