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id="csuau"><bdo id="csuau"><pre id="csuau"></pre></bdo></u><acronym id="csuau"><bdo id="csuau"></bdo></acronym>
  • <wbr id="csuau"><ins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ins></wbr>
    <wbr id="csuau"><table id="csuau"><button id="csuau"></button></table></wbr>
    1. <video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video>

    <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track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track><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 <i id="csuau"><bdo id="csuau"><samp id="csuau"></samp></bdo></i>
      <wbr id="csuau"><ins id="csuau"><progress id="csuau"></progress></ins></wbr><b id="csuau"></b>
    1. 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阿佤新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調研記

      2021年06月07日 03:44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調研組

        

        大臨鐵路建成通車,實現了臨滄百年鐵路夢。圖為臨滄站。彭文昌攝(中經視覺)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要求云南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云南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譜寫好中國夢的云南篇章。

        “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作為滇西南的重要城市,臨滄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讓“開放”成為有力支撐,讓“產業”成為持續之基,讓“綠色”成為亮麗底色,讓“鄉村”成為鮮明亮點,不斷為云南篇章書寫臨滄精彩。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

        上世紀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傳唱大江南北,也讓云南邊疆的佤山佤寨走進人們的視野。

        祖國西南,云南臨滄,在2.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4個民族共生共榮。其中,“直過民族”有6個。這里是著名的“世界佤鄉”,佤族人口占全國佤族人口的60%。

        今天,作為邊疆地區、高原山區、民族地區,臨滄正以敢闖敢試的勇氣積極探索為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阿佤新歌響徹瀾滄江兩岸。

        佤山巨變與臨滄機遇:臨滄不止于臨滄

        臨滄,因瀕臨瀾滄江而得名。

        在臨滄火車站,充滿佤鄉特色的候車樓成為游客競相拍照的新地標,在這里,每天進出的旅客將臨滄的新變化帶向世界。今年“五一”假期,臨滄旅游接待人次同比增長46.49%,這其中,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功不可沒。

        作為地級市,臨滄直到2017年底才實現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直到2020年底才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臨滄市交通運輸局副局長吳金泉說,沒有一米高速,沒有一寸鐵軌,是曾經制約臨滄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山高路遠,交通閉塞,一度成為臨滄給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臨滄的車牌以“云S”開頭,而彎彎曲曲的“S”,正映照了臨滄交通的過去。見識了臨滄山路之曲折顛簸后,外地來臨滄的人甚至提到“云S”就頭暈。

        早在100多年前,孫中山先生在其《建國方略》中提出修建滇緬鐵路的構想,就把臨滄作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把臨滄孟定作為滇緬鐵路的最佳出境點。這條鐵路1938年開工建設,1942年因戰爭和歷史原因,被迫毀路拆軌。至今依然矗立在臨滄南汀河上的滇緬鐵路遺址,充分印證了臨滄孟定在國家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臨滄人對鐵路的執著也由此可見一斑。

        從沒有一寸鐵軌到“百年鐵路情”圓夢,從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開工667公里、建成200公里……如今的臨滄交通條件已顯著提升,長期制約臨滄發展的交通瓶頸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臨滄的改變,不止于綜合交通體系的巨變,城鄉發展亦取得歷史性跨越。臨滄所轄8個區縣均屬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經過接續奮斗,全市36.8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6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區全部摘帽。17.04萬少數民族貧困人口中,9.01萬“直過民族”貧困人口全部順利脫貧。臨滄成為云南省率先實現整市脫貧的州市之一,千百年來困擾當地人民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解決。

        距邊境沿線300米,距永和口岸600米,與緬甸撣邦第二特區隔橋相望,這里是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董鎮永和社區國門新村。走進村里,一條條串戶路縱橫交錯,一棟棟特色民居綠樹掩映,村莊干凈整潔,庭院鳥語花香。村民組長鮑艾保說,他們是從舊居搬遷安置來此的。原來的老寨受地形限制,100多戶人家擠在一個小山包。新村有效解決了原來佤族村寨住房簡陋擁擠和居住環境差的問題。

        如今,佤族同胞實現了安居,生活垃圾全收集,自然村路燈全覆蓋。“寨子舊貌換新顏,旅游的人氣也跟著旺了起來。”佤族青年李明搬進國門新村后,率先開起農家樂,主營雞肉爛飯、牛干巴等佤族美食。農家樂有一道湯,名為“德美湯”。李明說,現在生活好了,要明白這湯的含義,懂得感恩,感黨恩。鮑艾保說,滄源佤族群眾的日子很令隔橋相望的緬甸佤族人羨慕。

        滄源縣是全國最大的佤族自治縣,佤族人口占全縣人口的85%,占全國佤族人口的40%。新中國成立初期,佤、獨龍等民族及部分民族地區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滄源由原始社會末期一躍千年,直接跨入社會主義社會。滄源縣委書記楊志廳說,滄源幾十年的變遷是一部生動的人類社會發展史,而近幾年,在脫貧攻堅中發生的歷史性變化,則是最為動人的一章。

        歷史性跨越的背后,有時代新機遇。

        2019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臨滄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臨滄示范區以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肩負起為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的重任。這在全國僅批復6個城市。

        國家為何對臨滄寄予厚望?

        從中國地圖看臨滄,臨滄在中國邊疆;從世界地圖看臨滄,臨滄在亞洲中央。“地位極其重要,區位無可替代”,臨滄有3個縣與緬甸接壤,有3個國家級口岸,經臨滄清水河口岸出境,是中國連接南亞、東南亞,直通印度洋最短也是最可能最快建成的陸上通道。可以說,臨滄是中國聯動南亞、東南亞的十字形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的物流樞紐。

        2021年5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在臨滄舉行現場辦公會,為臨滄“十四五”發展確定了目標: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

        云南為何對臨滄寄予厚望?

        在臨滄市干部群眾看來,成為鄉村振興示范區,是因為臨滄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步早,開啟了鄉村振興“臨滄實踐”,有條件、有能力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作出示范。成為興邊富民示范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是因為臨滄作為邊境市,既要肩負起鎮守邊關、為國守門的重大職責,又要積極推進開放,從開放中獲得發展,為“一帶一路”建設作貢獻。

        臨滄曾經的困難在邊,障礙在邊。過去,臨滄發展不充分、不協調的問題較突出。經濟總量小,結構性矛盾突出,工業發展滯后,產業聯動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交通瓶頸突出;沿邊開發開放層次低,有邊不富突出。總體看,長期面臨著“特色資源轉化能力弱”的問題,沿邊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生態和優質的鄉村資源未能完全轉化為發展優勢。

        臨滄如今的優勢在邊,出路也在邊。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說,臨滄已實現“第一次大的跨越”,正向著“第二次大的跨越”持續發力。臨滄位于全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節點。臨滄發展的滯后性正在迅速轉化為后發性優勢,邊遠封閉的劣勢開始轉化為對外開放的優勢。

        臨滄絕不止于臨滄。

        記者手記:優勢在區位。不到臨滄的人,很難明白,區位能夠喚起多少激情,凝聚多少力量。臨滄的跨越式發展起步不算早,卻適逢其會。有了第一次大跨越,就有更多次大跨越。

        對外開放:邊疆不再是“邊疆”

        我的臨滄,World臨滄。

        在臨滄城市規劃館的世界地圖前,臨滄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楊舒以“太陽轉身、兩洋分水”概括了臨滄的獨特區位優勢:從孟定清水河口岸出境,陸路距緬甸臘戍148公里,距皎漂888公里。這條經清水河口岸至緬甸皎漂的國際大通道具有距離最短的優勢。經測算,由廣州經昆明至臨滄清水河至皎漂港2277公里,比從馬六甲海峽經過距離短約3000公里。

        臨滄國境線長近300公里,而“有邊不活、有邊不暢”曾是臨滄的真實寫照。那時,有人說,作為邊疆的邊疆,不要說對外開放,就是大多數云南人也沒去過臨滄。

        “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加快同周邊國家互聯互通國際大通道建設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云南時這樣指示。

        如何走出屬于臨滄的對外開放之路?跳出臨滄看臨滄,局勢便豁然開朗——

        臨滄有清水河國家一類口岸和鎮康南傘、滄源永和兩個國家二類口岸,有5條公路與緬甸相連,19條邊貿通道及諸多邊民互市點。把臨滄建設成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門戶,是臨滄最大的機遇。而“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猶如一陣春風,讓臨滄看到了從開放“末梢”到“前沿”的轉機。

        目標有了,想要成功卻并非易事。在交流中,臨滄干部群眾加快推動發展的心情非常迫切,而最初迫切心情下也夾雜不少情緒,比如:學了東部地區的先進經驗,再回西部感覺發展基礎差,有畏難情緒;不顧實際急于求成,只看眼前,缺乏規劃,“引鳳不成賠了梧桐”的急躁情緒。然而,最后的共識是不管多難,“砸鍋賣鐵”也要干!

        把此前令人發暈的“S”拉直了,就是通途大道。作為云南省鐵路史上首個提前通車的項目,大理至臨滄鐵路提前半年建成,就是臨滄干勁的明證。暢通的交通網,不僅為臨滄人民出行提供便利,也為臨滄各類物資進出打通“大動脈”。而今,以昆明(玉溪)至清水河通道為燕軀,大理至臨滄通道、臨滄至普洱通道為燕翼,沿邊通道為燕首,向著南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展翅飛翔的“飛燕形”綜合交通網絡日漸成型。

        有成績,也有隱憂。雖然臨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但支撐力較弱,尤其是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發展滯后。楊浩東有個形象比喻:如果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看做是“藤”,那“藤”的根本目的是要滋養城市這個“瓜”。如果不抓工業化和城鎮化,很多城鎮和鄉村可能就如茶馬古道上的驛站一樣,被高速公路和鐵路所拋棄。

        挑戰一個接一個。要突破種種困境,唯有一個“闖”字。把“闖”字拆開看,身處國門的臨滄,正如一匹躍躍欲試的駿馬,跨越國門,面向世界。做到地方先行、民心先行、企業先行、文化先行,推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這“四個先行”和“五通”,就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臨滄實踐”。

        “相比2011年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啟動建設時的發展狀況,2020年,孟定清水河口岸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7倍,邊民互市貿易額增長18倍,居云南省第二大對緬貿易口岸、云南省對緬口岸互市貿易額第一位;進出口貨運量增長了17倍;出入境人流量增長6倍。”臨滄市商務局局長周永智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盡管車流、人流有所減少,但貨運量和貿易額卻逆勢上漲。

        可以說,這些數字是從一片空地里“蹦”出來的。十年前,這里還是鮮有人問津的邊城山地。如今,已成為沿邊開發開放的熱土,企業紛至沓來。

        滬滇產業合作企業綠賽可新材料(云南)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2020年7月,公司耿馬蔗渣模塑可降解餐具項目落地臨滄。按照測算,項目總投資2.5億元,可為耿馬縣提供就業崗位400多個,實現年產值6億多元。

        在綠賽可的生產車間,工人們操作著機器,加工著產品。“目前一期基本建成,首投10條先進的生產線,形成3萬噸產能。”公司總經理助理熊小琴坦言,因為機器升級,目前技能人才缺乏,培訓任務比較繁重,很多培訓工作要“從零開始”。

        把一個成熟的產業鏈從沿海搬到邊陲,從零開始,勇氣何在?“公司看好孟定邊城的發展,把上海的經驗帶到臨滄,能實現公司與口岸經濟區一起壯大。之所以選址臨滄,除了豐富的蔗渣資源外,還因為它地處滇緬大通道中心,是產品經緬甸出航印度洋的橋頭堡。”熊小琴道出了原因。

        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的不斷壯大,見證了臨滄對外開放的發展歷程。2013年9月,國務院批準設立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這是云南省第一個以州市名命名的國家級邊合區,也是自1992年以來云南省獲批的第一個國家級邊合區。

        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十年成規模。其建立之初提出的發展目標,已經成為現實。如今,合作區內“多點開花”。日處理1萬噸蔗糖廠、邊民互市市場、中緬鞋業文化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孟定綜合交通樞紐、國際產能合作區、中央商務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園區入駐企業達400多家。

        在孟定清水河口岸,但見新邊檢大樓拔地而起,一條寬闊筆直的水泥大道,將中緬邊境緊密連接在一起。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管委會副主任戈正旗說,中方的飛速發展,也帶動緬甸熱火朝天地建設,把“通道經濟”延伸為“產業經濟”。昔日“要走孟定壩,先把老婆嫁”的孟定,正向區域性國際新興口岸城市邁進。

        目前,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與緬甸商務部清水河邊貿局建立了定期互訪機制,雙方在跨境運輸、口岸交通治理、邊境貿易等具體合作事項方面取得實質性成果;深化與緬甸方面溝通協商,就中緬國際大通道建設、雙邊口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達成共識;成立入境緬籍人員服務管理中心,進一步拓寬入境緬籍人員合法務工渠道。

        古有茶馬古道的輝煌,前有滇緬鐵路的印記,今有“一帶一路”的機遇。臨滄對外開放之路還在不斷拓寬。不僅是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更重要的是在穩步拓展規則、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記者手記:出路在開放。對外開放一小步,社會發展一大步。曾經,地處滇西南的地理位置讓臨滄成為“神經末梢”。而今,臨滄已由遠離市場變身投資熱土。智慧又實干,加之國際通道的打通,帶來的將是無限可能。

        產業特色:高原山區不再是荒山

        七縣一區,處處多山。作為位于滇西山區的典型農業大市,臨滄雖有對外開放的地緣優勢,但經濟潛力尚未完全釋放,眼前的硬骨頭還有不少。解決難題要靠發展。扎實打基礎,培育好產業,邊疆人民的夢想才有著落。

        那么,臨滄有什么?又可以干什么?

        對內,臨滄產業基礎較弱,招商引資、承接產業吸引力有限,資本、技術、人才等市場要素匱乏,新興產業更難無中生有;對外,與省內的昆明、曲靖、玉溪等工業大市和大理、麗江、香格里拉等旅游大市競爭,臨滄也面臨不小的壓力。

        “顯然,臨滄的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要走一條自力更生的道路,必須立足資源,挖掘資源,整合資源,拓展資源。”臨滄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魯紹云表示。

        資源在哪里?豐富的光熱水土條件和多樣的地形地貌。勤勞的各族人民在佤山大地上辛勤耕耘,生產出了茶、蔗糖、堅果、蔬菜、畜牧等優質特色農產品,培育著高原特色農業加工產業體系。

        甘蔗種植面積150萬畝(境外30萬畝),讓臨滄當之無愧居云南產糖量第一位。其中,耿馬縣的產糖量居全國產糖縣第五,2019/2020年榨季,全縣產糖量創歷史新高,產糖28.1萬噸。

        發展蔗糖產業,讓耿馬人“甜”了一陣,卻也“苦”了不少年。“耿馬產糖,但是很長時間內耿馬人卻吃不到自己的糖。”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辦公室主任鐘曉榮苦笑,“因為沒有相應的生產能力,我們只能買原料產自我們卻掛著別人商標的小包裝產品。”

        痛定思痛,耿馬致力于把一根甘蔗“吃干榨盡”,不斷延伸蔗糖產業鏈條,帶動產業接“二”連“三”,提出打造千億元級蔗糖產業的目標。

        走進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記者看到,榨糖剩下的蔗渣經過一個個現代化的操作車間,被制成不同型號的餐具、包裝材料等產品,變廢為寶。“這種一次性產品在自然環境下可完全降解,非常環保,目前主要面向海外。”工作人員介紹。

        對蔗渣的利用只是一方面。在耿馬蔗糖文化展示中心,耿馬人對甘蔗的資源分析可謂是細微之至:甘蔗葉、蔗梢生產畜牧青貯飼料,圍繞蔗糖還能生產出白糖、酒精、有機肥、紙漿等多種產品。當地糖企把精深加工、綜合利用作為抵御價格波動等市場風險的重要手段,提高了蔗糖產業附加值。

        雖然蔗糖產量不如廣西的幾個主產縣,但耿馬在全產業鏈上卻是全國獨一份。規劃建設于2018年的耿馬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目前已入駐30家涉糖企業,糖業行業實現年工業產值68億元,初步形成“糖、酒、紙、飼、肥、藥、化妝品”7大類34個產品的全產業鏈。

        如果說“吃干榨盡”甘蔗是后知后覺,那么,在堅果產業上臨滄人則是謀劃在先。

        誰能想到世界最大的堅果產區在臨滄?從零到世界第一又要用多久?臨滄并非堅果原產地。1991年,一粒澳洲堅果種子漂洋過海來到臨滄永德縣,被當地引進試種。經過30年的發展,臨滄堅果種植面積一躍達262.77萬畝,占全球種植面積的一半。

        “當時云南多地都有試種,6年至8年掛果后,我們發現臨滄的堅果品質非常好。臨滄的大山是產品的寶庫,氣候、土壤、溫差都非常適合,2010年開始大面積發展。”在位于鎮康縣的云澳達堅果開發有限公司,農業技術總監李曉波向記者介紹。這是堅果產業的領軍企業之一。

        憑借規模第一的種植面積,臨滄堅果產業從原料生產向精深加工延伸,先后引進了云澳達、松哥實業、順寧堅果等大企業落戶,又與休閑食品領軍企業洽洽食品、三只松鼠建立合作關系,建成加工企業14個,年加工能力達4.5萬噸,研發生產六大系列19個精深加工產品,2020年實現綜合產值22.86億元。

        數量上形成絕對優勢后,臨滄還努力站到行業發展的制高點。近年來,臨滄成功舉辦國際澳洲堅果大會,建成全國唯一的國家堅果類檢測重點實驗室,并由國家林草局在臨滄建成澳洲堅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眼下,正加快堅果青皮、果殼、果仁以及延伸產品的科技攻關、產品研發力度,打造中國第一個堅果全產業鏈基地,打造世界一流的“堅果之鄉”。

        除了“糖”和“果”,臨滄還產茶,產好茶。

        “臨滄的茶占盡了天時地利,無論是古樹資源還是生態環境,都是我們茶人向往的。”福建茶人黃金木,2015年跨越千山萬水來到鳳慶縣小灣鎮錦繡村考察古茶樹,自此便與當地結下不解之緣。這是個以彝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6年來,黃金木每年都要來與村民們學習交流。“我是學生、是師傅、也是客戶,我把一些制茶技術傳授給他們,也把臨滄產的好茶帶回福建。”

        縣縣有茶,一山一味。2020年,臨滄全市茶園種植面積達167.77萬畝,茶葉產量14.9萬噸,均居云南省第一位。作為世界茶樹起源中心、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中國重要的紅茶產地,臨滄“滇紅茶”“冰島茶”“昔歸茶”揚名海內外。如何充分挖掘好茶資源,考量著臨滄干部群眾的智慧。

        臨滄提出提升茶葉品質,打響茶品牌,加快茶旅融合,延伸茶產業鏈條。“十四五”時期,按照全省茶葉“全面綠色、一半有機”的建設要求,臨滄要實現全市茶園基地100%綠色化,有機茶園面積占比50%以上,推動勐庫冰島茶小鎮、臨翔區昔歸普洱茶小鎮、鳳慶茶尊養生特色小鎮建設,將臨滄建成中國滇紅茶和普洱茶核心生產基地,打造世界一流茶產業。

        臨滄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世平告訴記者,圍繞“綠色食品牌”,全市建成2200多萬畝優質高原特色農業基地。“下一步,要抓加工、抓龍頭、創品牌,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立足有限資源,實現最大價值,臨滄的優勢產業不僅在全產業鏈上表現突出,也為推動綠色發展增添了底氣。

        記者手記:破題在資源。特色資源豐富的地區,如果沒有產業鏈,很容易淪為廉價產品集中地。而臨滄的方案是,強鏈補鏈,輔以規模化,延伸資源,超越資源,打造出全產業鏈的優勢產業體系。

        綠色發展:綠色不僅是綠色

        沒去過臨滄的人,若從網上搜索一下,或許會這樣形容臨滄:江河縱橫、群山疊翠、氣候宜人。在臨滄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王嘉紅看來,這些自然環境構成的生態,是“臨滄的根本”,決定了必須走生態立市、綠色發展的道路。

        行走在佤鄉的山水間,綠色仿佛如影隨形。70.2%的森林覆蓋率,97%以上的空氣優良率,18.5℃的年平均氣溫……臨滄有著綠色發展的起手好牌。在經濟增長的大目標下,怎么打好手中的生態牌?在傳統經濟模式仍占主導地位的情況下,如何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就一定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他指出,云南生態地位重要,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履行好保護的職責。

        茶是臨滄的魂,綠是臨滄的根。茶與綠如何相得益彰,怎樣保護好這得天獨厚的資源?

        雙江縣勐庫鎮最北部的冰島村,傣族人口占到全村人口的一半,是瀾滄江中下游最著名的茶村之一。其中,冰島老寨又是冰島五寨中茶葉價格最高的村寨。冰島村黨支部書記李彩榮介紹,冰島老寨百年以上的古茶樹有2萬多株,500年以上的古茶樹近5000株。

        隨著古樹茶效應顯現,冰島茶價格持續高漲,老寨面貌日新月異。借助茶產業,村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出門有汽車,回家住洋房。然而,村里人逐漸發現,這也是有代價的:村寨內樓房等建筑物擴張,與茶樹搶地盤,有些樓房直接把茶樹包圍,加之每年春茶季,涌入老寨的車輛尾氣排放、生活污水排放、人員頻繁貿易活動等,都加重了對古茶樹的污染,甚至造成部分古茶樹死亡。

        保護古茶樹資源勢在必行。當地做出了一個雖艱難卻果斷的決定—為了生態環境,人為古茶樹騰地方。冰島老寨74戶村民整體搬遷至山下。村民會有陣痛,但從長遠來說,對保護古茶樹資源和改善古茶園環境很有意義。這些古茶樹不僅是當地茶農的致富之本,更是珍貴的植物種質資源庫。“還房于茶,恢復生態;還地于茶,保護資源,這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情。”李彩榮說。

        履行好保護的職責,還要有制度的“硬杠杠”。在鳳慶縣小灣鎮錦秀村,一棵樹齡超過3200年的古茶樹歷經滄桑仍枝繁葉茂,這是已發現的世界最古老的人工栽培型茶樹,被稱為“茶尊”。近年來,臨滄市出臺了錦繡茶尊古茶樹保護實施辦法,鳳慶縣劃定3平方公里保護區和100米的核心紅線區,并對古茶樹進行掛牌保護。以古茶樹保護開發為契機,錦秀村每棵古茶樹為農戶年均帶來鮮葉收益8000元以上。

        生態治理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只要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辯證關系,“軟環境”就能轉變成“硬實力”。

        臨翔區騰龍村是拉祜族村,村內的詩云號山莊有兩間小房子,一間叫“流觴”、一間叫“尋梅”,房子裝修花費不多,卻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山莊經營者楊江說,但凡來過的人,大都會問上一嘴房間的價格。

        兩間普通的民宿,怎么會有這樣的魅力?拿“尋梅”來說,房子的搭建,是為了對上門口的兩棵古梅花樹。為了突出這兩棵梅花樹,房的前墻用一扇可以推動的門來替代,這樣游客只要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外面的“梅景”,隨手一拍就是一幅田園畫。這完全超出了游客預期。

        人們的觀念也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每建設一個村寨、治理一條河、修建一條路,都要讓它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那京自然村是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沙河鄉允俸村一個典型的傣族聚居村寨。走進村子,但見古木參天,竹影婆娑,不時還有散養的孔雀在綠樹紅花下覓食。村口一棵巨大的榕樹,枝繁葉茂、根如盤龍,陽光透過樹梢投射在地上形成斑駁光影。

        在村民阮國燕家,充當院墻的架子上擺了近百盆各色盆栽。說起這花,也有故事。幾年前,允俸村率先拆除在農村院落的圍墻,以“綠籬”取代,改庭院為花園。一開始,村民想不通,但是,當家園變成鮮花盛開的村莊時,大家也就理解了最初的用意。依托“公司+合作社+庭院”的模式,對內村民戶戶種花,美化村落,對外游客可以買花,電商送花,那京村村民因此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允俸村黨總支書記艾蕊說,最大的變化是觀念的變化,大家主動維護村容村貌的意識更強了。

        臨滄,盡管還算不上發達,但綠色發展的方向異常堅定。青山綠水是天賜的寶貴資源,守住這寶貴的資源就是責任。為了守好七彩云南的綠水青山,臨滄堅持“塑形”與“鑄魂”兼修,努力建成“最美麗的地方”。

        “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中國十佳綠色城市”“云南最佳生態州市”……一個個榮譽稱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臨滄開花結果。一個個生態美、發展美、風氣美的村莊呈現在佤山大地,福澤后人。

        記者手記:希望在生態。抬頭見綠,俯首是綠。生態是臨滄的最亮底色,也是永續發展的希望。臨滄人民普遍為生活在這個生態寶地而感到自豪。這股自豪之情,轉變為自強之志,推動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鄉村振興:鄉村不再舊模樣

        無論是隱秘大山里崛起的特色產業,還是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綠水青山,都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早在脫貧攻堅即將取得決定性勝利之際,臨滄就率先研究出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提前開啟了對鄉村振興的探索實踐。臨翔區騰龍村把脫貧攻堅與美麗鄉村相結合,從一個貧窮的村寨變為鄉村旅游網紅村;永德縣菖蒲塘村的村民曾“看見生人就躲起來”,如今通過農村電商,把農產品賣到了全國各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親們脫貧只是邁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讓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總書記的講話讓臨滄人的實踐更有力、探索更主動。臨滄在創造性開展“萬名干部規劃家鄉行動”,率先把沿邊村寨建成小康村,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的基礎上,不斷發力村莊建設。

        鄉村振興,規劃先行。2018年9月,對臨滄的鄉村來說是個重要節點。當月,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編制村莊規劃不能簡單照搬城鎮規劃,更不能搞一個模子套到底。要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因村制宜,精準施策。

        臨滄市有7612個自然村,過去,由于缺乏系統有效的規劃引導,盲目建設、亂搭亂建、有新房無新村等問題在一些地方較突出。雖然也聘請過一些規劃機構編制村莊規劃,但由于實地調查不夠、不了解鄉土人情,難以落地。

        如何破解村莊規劃不接地氣的問題?臨滄有創舉。以“我的村莊、我規劃”為主題,于2018年12月啟動“萬名干部規劃家鄉行動”,組織市內2.64萬名臨滄籍公職人員回到家鄉,對城市、鄉(鎮)集鎮規劃建設范圍以外的6511個自然村進行全覆蓋規劃。

        “光入村開會是不行的,與村民在火塘邊、田地邊交流,才能有收獲。”臨滄市扶貧辦副主任李本菊進城參加工作前是雙江縣勐庫鎮正氣塘村人,跟老鄉們一起規劃正氣塘村的重任就落到了她的肩上。通過回村摸清村莊資源,大家規劃把村腳原始800米茶馬古道以及夾象干溝、天生橋等原樣保留;同時修復小村橋、水磨房、歇馬場,讓人們重走茶馬古道,感受百年滄桑。

        如今,臨滄一市的探索已經上升為云南全省的行動。今年5月,云南省自然資源廳、省委組織部等9部門聯合開展“干部規劃家鄉行動”,宣布將用3年時間,在全省范圍內廣泛動員國家公職人員深入基層,編制實用性村莊規劃,促進鄉村振興。

        規劃有了,如何把住重點、突破難點,臨滄把目光放到了邊境村上。

        由于歷史原因,臨滄邊境一線經濟發展水平低,基礎薄弱,社會事業存在較多短板,44個邊境村是小康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為讓“守邊人”率先實現小康,臨滄在44個邊境村241個自然村率先啟動建設沿邊小康村,推進邊境地區繁榮穩定發展。2019年,沿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0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3元,首次實現沿邊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市平均水平。

        沿著邊境公路前行,來到鎮康縣南傘鎮紅巖村刺樹丫口自然村,沿途都用彝族文化元素作為裝飾。一棟棟灰瓦白墻的新民居,家家屋頂上飄揚著五星紅旗,陽光梳洗著花果飄香的農家庭院。作為鎮康縣域內最抵邊村寨,曾經的刺樹丫口偏遠貧窮,“地無三尺平,出門石旮旯,水從天上來”。如今,住房飲水安全、村組道路硬化、4G信號全覆蓋。

        村里頗有吸引力的是長一公里的觀光棧道。棧道依山而建,游客漫步其上可領略“一城觀兩國”的美麗風光。棧道下方,是果蔬采摘體驗區。紅巖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德美說,刺樹丫口村確定了“邊境特色旅游村”的發展方向后,旅游商貿服務業成為重要收入來源,村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游客多了,之前四處打工的村民楊德才瞅準商機,回村開起農家樂。他說,景區正常開放時,周末一天平均七八桌客人,流水近兩千元,生意很火。

        刺樹丫口村折射出邊境村莊之變。但是,村莊畢竟只是村莊,體量小,內生動力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臨滄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董華春說,邊境地區的發展,必須放到“工農互促、城鄉互補”的大視野下謀劃,將“一村一品”的微型經濟圈融入沿邊城鎮帶農業產業小型經濟圈乃至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大型經濟圈,引導更多資源要素聚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記者手記:基礎在鄉村。全面建設現代化,最艱巨的任務在農村,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把優先發展的重點放在農村,在因地制宜上持續發力,推動各類資源向基層下沉,臨滄探索值得借鑒。

        臨滄精彩與使命責任:阿佤歌聲唱響新時代

        從邊疆末梢到開放前沿,從久困于窮到一越千年,無論是交通建設的“臨滄速度”、對外開放的“臨滄優勢”、產業發展的“臨滄探索”、鄉村振興的“臨滄實踐”,都等待臨滄各族人民再次續寫。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的重要講話精神,從‘云南方案’謀劃‘臨滄方案’,是新時代臨滄發展的根本遵循,也是推進臨滄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楊浩東說。

        從全局分析,臨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但支撐能力還較弱,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發展滯后,這是臨滄最大的短板弱項;臨滄地處西南邊疆,穩邊、固邊、興邊、富邊的任務艱巨繁重,這是臨滄最大的政治任務;臨滄天藍地綠、水凈山青,在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基礎上,率先把臨滄建成最美麗的地方,這是臨滄最大的時代命題;臨滄是中國通往印度洋最便捷的陸上通道,把臨滄建設成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門戶,這是臨滄最大的使命責任。

        看清現實的路,認準奮斗的目標,才能在任重道遠的路上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使命與擔當。

        農業大市發展相對滯后,如何補齊短板?“我們要大干工業化,做好農產品加工、進出口加工、新材料產業及高科技研發三件事;大干城鎮化,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著力打造獨具地域特色的城市風貌;大干現代化,推進以綜合交通為重點的‘五網’建設,吸引更多企業落戶臨滄。”魯紹云說。

        邊疆村村寨寨變化天翻地覆,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楊世平提出,“要建立利益聯結機制,股份合作機制,扶志扶智長效機制,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村集體經濟全覆蓋,培訓就業全覆蓋”。

        沿邊開放優勢明顯,但興邊富邊難題如何破解?在周永智看來,要加快打通中緬印度洋大通道,堅持擴大和深化對緬開放不動搖,推進對緬開放合作平臺建設,加大精準招商引資力度,全力建設貫通雙循環的樞紐和平臺……

        前行的大道不會是坦途,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臨滄仍需倍加努力。

        “架起幸福橋,哎……道路越走越寬闊,越寬闊。”

        穿越半個多世紀,阿佤新歌經典依舊,仍在傳唱,并不斷賦予新時代的內涵。

        (經濟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趙子忠 周 斌 喬金亮 韓秉志 曹 松 王 巖,執筆:喬金亮 韓秉志 曹 松)

        相關報道: 

        金山探路——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調研記(2021年5月24日)

        經濟日報評論員:用新發展理念破局成勢(2021年5月25日)

        《金山探路》深度調研報道在上海引發熱烈反響,讀者紛紛表示:打造更具核心競爭力的城市品牌(2021年5月25日)

        上海金山區委書記胡衛國致函經濟日報 全力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2021年5月26日)

        《金山探路》報道引發反響——金山探索鼓舞發展信心(2021年5月27日)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創造新奇跡 展現新氣象(2021年5月28日)

       

        深圳領跑——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調研記(2021年5月10日) 

        經濟日報評論員:創新之要 大道至簡(2021年5月11日) 

        《深圳領跑》反響強烈,讀者表示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2021年5月11日) 

        香港多家社團來信,就《深圳領跑》調研報道暢談感想: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夢想(2021年5月12日) 

        專訪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肩負起推進科技自立自強的深圳責任 (2021年5月13日) 

        

        柳州驚奇——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調研記(2021年4月19日) 

        經濟日報評論員:驚奇,源于同頻共振的戰略定力(2021年4月22日) 

        《柳州驚奇》反響熱烈,讀者表示:把廣西生態優勢保持好發揮好(2021年4月22日) 

        專訪鹿心社:進一步擦亮“山清水秀生態美”金字招牌(2021年4月23日) 

        

        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典型——對廣東佛山的調查與思考(2021年1月13日) 

        經濟日報刊出深度調研報道,佛山市委書記魯毅致函經濟日報(2021年1月13日) 

        

        貴陽后發趕超——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調研記(2021年3月22日) 

        經濟日報《貴陽后發趕超》調研報道在貴州產生熱烈反響(2021年3月23日) 

        貴陽市委書記趙德明致函經濟日報編輯部(2021年3月24日) 

        專訪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諶貽琴:奮力開創多彩貴州新未來(2021年3月25日) 

      (責任編輯:符仲明)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 11010202009785鍙�

      欧美精品高清在线观看爱美_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在线入口_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播放_91日本在线精品高清观看
      <u id="csuau"><bdo id="csuau"><pre id="csuau"></pre></bdo></u><acronym id="csuau"><bdo id="csuau"></bdo></acronym>
    2. <wbr id="csuau"><ins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ins></wbr>
      <wbr id="csuau"><table id="csuau"><button id="csuau"></button></table></wbr>
      1. <video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video>

      <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track id="csuau"><table id="csuau"></table></track><i id="csuau"><bdo id="csuau"></bdo></i>
    3. <i id="csuau"><bdo id="csuau"><samp id="csuau"></samp></bdo></i>
        <wbr id="csuau"><ins id="csuau"><progress id="csuau"></progress></ins></wbr><b id="csuau"></b>
      1. 亚洲中文AⅤ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日本 | 孕妇精品aⅴ在线 | 亚洲深夜福利网站 | 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