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爛漫,風光正好,河南省項城市萬畝麥田里碧綠萬頃,當地30萬“新農人”更多更新的種田妙方,不禁讓人眼前一亮。
見到霍小參時,這位“90后”褪去了剛剛教導合作社社員時的老成和嚴肅,顯露出她這個年齡本應有的活潑和羞澀。
2018年,霍小參研究生畢業,告別了上海的繁華熱鬧,聽從了故鄉的召喚,回到項城市李寨鎮油許村成立了農業合作社。“選擇回鄉不能延續傳統的種植方法,而是要完善生產技術、進行規模化經營、打造優質農產品品牌,用科技和知識讓農業煥發青春活力。”霍小參說。以前麥田病蟲害防治是重體力活,十幾個人背著藥桶下地,100畝麥田要忙上10多天。現在只要幾個無人機“飛手”,操作七八架無人機,3天就能完成,不僅省時省力,噴灑農藥又精細均勻,極大地解放了農村勞動力。
“現在我們又新增了1500畝托管土地,種地面積已經達到了3000余畝,通過統一品種、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等形式,農資生產成本降低20%至30%、產量提高5%至10%,耕、種、收機械化率達95%以上,并且品質明顯提升。”霍小參介紹。
借助占地近50畝的現代觀光農業園,李寨鎮東薛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而提起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山峰,村民們更是夸贊有加。
陽光玫瑰葡萄種植大棚內,連片的葡萄長勢喜人。“人家在外地的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但是沒有忘記老家的父老鄉親,想帶著我們一起賺錢。”正在田間管護葡萄的村民薛全喜說。
2019年,王山峰帶動村民們開始流轉土地。過去,這里零散種植葡萄,主要靠人進行管理、喊賣。如今全村一起上,方法必須得改。他一方面考察市場需求,一方面與園林專家改進種植方法。最終選擇陽光玫瑰葡萄種植園項目,并與專家簽訂了指導合同。
眼下,一個個葡萄固定架筆直佇立田間,行間葡萄樹排列整齊,王山峰每天在果園里“巡察”,為葡萄生產“把脈”,聘請的農業技術人員向果農傳授葡萄樹修剪、打頂疏果。村民以土地、資金、勞力入股,采用避雨栽培和“水肥一體化”種葡萄,不僅簡化了管理流程,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下面我們介紹官會鎮官會村種植的辣椒,有小米椒、朝天椒、三櫻椒等多個品種,全部自然晾干,保留自然的營養成分與辣度。物美價廉,歡迎下單……”農民主播王衛國是官會村新任黨支部書記。他在市直播大廈內直播至今已有半年多了,銷售的農副產品幾乎上架“秒空”。
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不出家門創業成為可能,農產品網絡銷售更是創業的“新藍海”。不少“新農人”挖掘農村特色,依靠互聯網,優化農產品生產包裝銷售,取得較好效果。
王衛國帶領自己的團隊多方面拓寬銷路,一方面通過“網紅”直播吸引關注,一方面通過電商平臺打造品牌,從開店入駐、商品上下架到內容優化等環節對村民和商家進行一對一指導。
項城市看準時機,打造電商網紅大廈,與這些“新農人”合作,招募直播網紅,免費培訓,免費上崗,每天直播進行推廣,進一步促進農產品銷售。“鄉村振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做好農業企業主、創業者的培訓服務工作,久久為功。”項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俊民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吳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