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經初步核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
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我國經濟在極不平凡之年取得了極不平凡的成就,交出了一份讓人民滿意、世界矚目、可以載入史冊的答卷。這些成績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外部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的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成之惟艱。
主要目標完成好于預期
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由負轉正、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全年經濟增長2.3%——2020年,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我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宏觀調控主要目標已經實現,好于預期。”寧吉喆表示,經濟增長指標恢復至常態水平,2020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長6.5%,比上年同期高0.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1%,比上年同期高1.1個百分點。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86萬人,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上漲2.5%,低于3.5%左右的預期目標。
綜合國力持續增強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意味著什么?寧吉喆表示,這意味著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又躍上一個新的大臺階,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標志性意義。
綜合國力持續增強。2000年,我國經濟總量邁上10萬億元臺階,2012年突破50萬億元,2020年又突破100萬億元。20年內,經濟總量規模擴大至10倍,成就舉世矚目。
科技實力不斷進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續涌現,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經濟實力顯著提升。2020年,糧食總產量創歷史新高,持續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業增加值預計連續11年居世界第一位。
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0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超過55萬億元,這將助推我國超大市場規模的優勢進一步發揮。
有基礎有條件延續穩健復蘇態勢
寧吉喆表示,2021年,我國經濟有基礎也有條件延續穩健復蘇態勢。雖然當前疫情防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仍然較大,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而且正在顯現——
一是物質基礎雄厚。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工業增加值超過30萬億元,交通通信、能源水利保障作用增強。
二是產業體系完整。我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產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三是市場空間廣闊。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的優勢明顯,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的調整升級將拉動產業結構、投資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為經濟持續發展注入內生動力。
四是科技實力強大。我國科技創新日趨活躍,研發投入總量已達世界第二,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專利申請國,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五是人力資源豐富。我國勞動力供給規模居世界前列,16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技能人才達到2億人,研發人員總量也居世界首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熊 麗)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