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浙江杭州市拱墅區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揭牌。該聯盟由武術界專家、學者、武術愛好者、社團組織及企事業單位自愿發起成立,旨在推進運河兩岸武術文化繁榮發展。當天,還舉辦了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活動基地鞏式通臂拳傳承學校授牌儀式。
京杭大運河連接六省市穿越五大水系溝通南北地理,對古老國家的歷史演進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武術始終伴隨著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一路走來,形塑了國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維方式、行為準則和審美情趣。充分調動運河沿線城市資源和力量,挖掘和保護武術文化,激發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武術運動,讓武術文化遺產“活”起來,獲得更鮮活的生命力、更蓬勃的生長力,這是當代武術人可貴的歷史自覺。
去年12月,在杭州市拱墅區政府支持下,在國家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成員陳順安先生倡議下,主要以杭州市拱墅區運河傳統體育產業發展協會為發起單位的“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啟動杭州首站簽約儀式,旨在以“品牌塑造、義利共生”原則,在政府主導、專家扶持、市場推動下,將大運河沿岸武術組織和武術愛好者組織起來,凝聚各方力量,定期非遺挖掘、競賽展演、武學論壇、科研培訓、武術旅游、功夫影視等,使聯盟成為運河兩岸各省市共享的武術品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會長蔣學基表示,中華武術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中華武術文化具有國際影響力,“中國功夫”在全球家喻戶曉。講好中華優秀武術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載體。希望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和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共同做好有關工作,加強日常交流,為中華優秀武術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貢獻。
“依托大運河歷史文化底蘊,‘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希望把運河兩岸的武術團體、個人統一起來,在提供平臺的同時,推陳出新,以品牌化活動的形式,為中國武術注入新活力。”陳順安表示,歡迎社會各行業領域具影響力的團體及個人加入,為武術文化推廣傳播貢獻智慧力量。(經濟日報記者 柳文 通訊員 李文瑤)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