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實體企業客戶庫存高企的經營痛點,求解長期困擾實體企業的“融資難、 融資貴”問題,外資銀行借力一個“新武器”:上海期貨交易所標準倉單交易平臺。
自今年年初疫情爆發以來,實體產業,特別是大宗商品產業鏈企業生產和銷售放緩,庫存逐漸高企。庫存商品不僅占用了企業大量資金,也帶來相應倉儲等額外成本。在此背景下,近日大華銀行(中國)與國內某礦產企業通過上期標準倉單交易平臺達成首筆白銀倉單回購交易,直擊實體企業客戶庫存高企的經營痛點,在疫情期間為企業有效盤活了實物庫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初步測算,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約20%-30%。
上期標準倉單交易平臺為企業和銀行間的合作提供了一個更加規范和安全的交易平臺,使標準倉單交易的效率和便利性得到極大提升,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對企業而言,平臺為實體企業提供開戶、交易、結算、交收、票據、風控等“一站式”服務,企業無需與銀行事前確認相關授信額度,即可高效便利地將實物庫存轉換成流動資金;對商業銀行而言,標準倉單交易不同于傳統商品質押融資,銀行在資本金占用、存貸比等流動性指標方面都得到一定優化,從而有空間大幅降低資金出借成本,為企業提供低成本的融資。
近日,大華銀行(中國)通過上期標準倉單交易平臺從某礦產企業買入白銀標準倉單,同時,雙方約定時間進行回購,即大華銀行(中國)將之前購入的白銀標準倉單在當日返售給企業。通過即期和遠期兩筆交易,大華銀行與企業順利完成了該筆白銀標準倉單回購業務。截止目前,大華銀行參與交易 15.4噸白銀,合計9127萬元人民幣。(經濟日報記者 ;荽海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