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滑板、山地賽車……走進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區首鋼園北區的首鋼極限公園,頗受年輕人追捧的極限運動與動感音樂交相輝映,一股濃郁的青春氣息噴涌而出。這個10月1日才正式營業的運動場地,通過舉辦滑板攀巖比賽、街舞對抗賽等特色活動一舉成名,沖上大眾點評體育場館熱門榜前三甲。借著這股炫酷的街頭風,作為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的首鋼園再次實力“圈粉”,成為都市年輕人向往的又一個網紅“打卡地”。
“極限公園是園區文體板塊的一塊‘先鋒試驗田’。”北京首鋼園運動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志告訴記者,總面積18000多平方米的極限公園分為攀巖區、滑板區和休閑區,是“北京最大”的戶外極限運動場地。“我們希望全國的極限愛好者能夠來到現場,能在這里享受到極限運動網紅打卡地的福利。”
為什么選擇極限運動作為激活園區發展的新動力?楊志坦言,與傳統體育項目相比,極限運動更富有超越身心極限的自我挑戰性、觀賞刺激性、高科技滲透性、商業運作性。像滑板、攀巖、跑酷等一些高難度、挑戰性較大的小眾運動正乘著全民健身的東風,成為都市年輕人彰顯個性、超越自我的潮流之選。
在互聯網上搜索極限運動,以“極限”為名的運動公園正在全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隨著一些演藝明星的加入,本就適合都市新潮一族的“胃口”的極限運動正被推上快速發展的“風口浪尖”,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尤其如此。這個行業到底有多火爆,從業者最有發言權。
“現在玩滑板的,90后、95后多一些。”1996年出生的劉凡已經與滑板結緣6年,是圈里小有名氣的滑手。因為愛上滑板,本來學建筑裝飾的他,并沒有按部就班地成為一名設計師,而是追逐著這項愛好成為一名職業教練,目前是極限公園滑板場地的運營經理。
他告訴記者,身邊的滑友來自各行各業,其中不乏公務員、警察這樣的上班族,也有做設計師、音樂人、紋身師的小伙伴。“喜歡滑板,就是因為它沒有太多條條框框的限制。輸贏之外,滑手們更在意動作的設計,自我的創造力、表現力。比如,一個簡單的跳起的動作,不同人在不同的地方完成,感覺完全不同。這是其魅力所在。”
可能正是因為這份“我型我秀”的自在,滑板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即便在工作日,劉凡管理的滑板場地中,不時有戴著頭盔、護掌護肘護膝“全副武裝”的六七歲孩童踩著滑板輕盈掠過;更多的是或寬衣肥褲或一身短打的成年人在正滑、倒滑、反腳,過立、下臺階、上臺階……專注的滑手們用一個個炫酷的動作,贏得觀者的叫好。
在不遠處的攀巖區,職業攀巖20年的教練陳暉是業內的“骨灰級”玩家,更是一名國家級定線員。他剛和同伴一起為一扇新巖壁完成定線任務,也就是在人造巖壁上,通過巖點的排列組合,設置不同的難度。不善言辭的陳暉告訴記者,攀巖是一個耗費體力更需動腦子的運動。開始時是享受登頂的快樂,時間久了會變成對技巧、難度的追求和體驗。“現在愿意接觸、體驗攀巖的人越來越多。”
“極限公園打造極限運動新地標、主抓5到35歲家庭親子休閑、青少年潮流運動愛好者兩大客群。”楊志告訴記者,他們目前正在策劃通過鋼板兒、鐵釘兒、大圣等極限家族主題形象與現場互動項目結合起來,創新營造街頭藝術氛圍,逐漸形成具有極限公園特色的沉浸式街區場景體驗。
作為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首鋼園區已經確立了以“體育+產業”為未來運營發展方向,顯現出歷史與現代融匯發展的符號力量。尤其180萬平方米的北部園區中有大跳臺、四塊冰、三高爐、創意筒倉、極限公園、工業遺址公園、城市織補廣場等一系列標志性城市改建項目,規劃設計的可想象空間、創新價值、輻射力度世所罕見。此前,數字圓明園、墨甲機器人、穿越機體驗館等都市年輕人喜聞樂見的項目已先后落戶首鋼園區。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