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正值東鄉族自治縣成立70周年之際,在方大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方大炭素出租車和公交車扶貧項目公司——東鄉族自治縣振東致遠公共客運有限公司正式啟動運營,結束了東鄉縣沒有公交車的歷史,徹底解決了東鄉人民出行難、出行貴的歷史性難題。這是方大人為東鄉縣成立70周年獻上的一份特別的厚禮。
東鄉縣終于結束沒有公交車的歷史,這只是方大集團參與產業扶貧所取得重大成果的縮影。經過一年來的艱苦奮戰,包括方大炭素在內的方大集團所屬7家大企業在東鄉縣開展“造血式”產業扶貧,投入5.6億元,建設了27個扶貧項目、盤活了31個扶貧車間,創造了9700多個就業崗位,已實現就業6000多人。在方大集團董事局方威主席的帶領下,120余名方大扶貧工作人員背井離鄉扎根窮山僻壤艱辛付出的“辛苦指數”,換來了當地群眾擺脫貧困后的“幸福指數”。
前不久,方大炭素文學愛好者踏訪東鄉。讓我們走近方大扶貧工作人員,傾聽脫貧攻堅路上那一個個感人故事。
“希望東鄉群眾早日脫貧奔小康,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
“原料進庫了沒有?”“今天車間出勤人數是多少?”“新員工培訓進行得怎么樣了?”……在東鄉縣方大騰達服飾有限公司拱北灣車間,朱良成放下機器上加工好的半成品服飾,一邊向車間主管仔細詢問生產情況,一邊向下一道工序走去。作為方大炭素駐東鄉扶貧辦公室副主任,扶貧車間的日常管理,員工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他都牽掛于心。
“這里的婦女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再加上語言不通,交流起來很費勁,剛開始工作開展得很艱難,愿意主動報名到車間務工的人寥寥無幾。”朱良成介紹說。剛來的時候,許多鄉村的路還沒修好,只能靠步行翻山越嶺。他和同事們挨家挨戶上門做貧困群眾的思想工作,經常碰一鼻子灰回來。有時候飯都顧不上吃一口,一天下來,腳磨出了血泡,但朱良成并不灰心,第二天繼續堅持去家訪。
他和同事們不斷找方法、補短板,通過實施有效的激勵手段,不斷關心員工的工作、生活,幫助解決他們生活的實際困難,讓鄉親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漸漸地,通過口口相傳,群眾的積極性逐步被調動了起來,越來越多的東鄉婦女放下思想包袱,走出家門,到扶貧車間上班。
“以往一袋米、一桶油、或者給幾百元錢等經濟上的幫扶,可能在某種程度上能減輕困難群眾的生活負擔,緩解他們暫時的經濟困難,但這不是萬全之策。扶貧要扶志,我們就是要打造‘造血式’的扶貧模式,不會技術我們找老師手把手地教,通過設立‘全勤積分獎’開展勞動競賽等,不斷提升她們的競爭意識和遵章守紀意識。”
找項目、談合作、建項目、購設備、招工培訓、家訪……在東鄉迂回曲折的山路上,朱良成不知跑了多少回、留下了多少行腳印,但他知道,建筑工程、服裝加工、面點食品加工、手工藝品制作、出租車和公交車、建筑模板等方大產業扶貧項目的一一落地,正在為改變東鄉縣貧窮落后面貌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我現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東鄉群眾早日脫貧奔小康,老鄉們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朱良成信心十足地表示,“在扶貧臨時黨支部的帶領下,在東鄉扶貧的每一位共產黨員,心懷赤誠,情系東鄉,面對基礎條件差、交通落后、群眾文化程度低、思想觀念落后等一系列困難,全體黨員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夜以繼日忘我工作,讓共產黨員的這面旗幟,高高飄揚在東鄉扶貧戰線的最前沿。”
“要帶領大家找到脫貧的路,最終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楊金虎是方大炭素焙燒廠安全主管。2019年6月,當方大集團吹響參與東鄉產業扶貧行動的號角時,他第一批報名參加東鄉產業扶貧工作,親眼見證了扶貧車間的籌備運營,現在是10個扶貧車間的“大總管”,方大騰達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眼前這個44歲的男人,別看個頭不高,黝黑的臉龐,但扶貧車間的生產計劃、原料供應、銷售發貨、人事管理、工資核算等一系列工作都離不開他,即便是員工個人的生活小事,大家習慣上總喜歡找“總管”來幫助解決,他也總是盡心盡力、樂此不疲。
同事們說,他滿腦子考慮的是怎樣拓寬產品銷路,如何保證車間員工收入穩步提高等等這些事,很少考慮自己。有一次為了保證公司生產延續,他2天2夜連續開車趕往慶陽洽談合同訂單;疫情期間,每日巡視各扶貧車間,安全環保工作得到了有力保證;他第一時間開車送餐,確保員工每日按時吃上午餐,自己卻常常顧不上吃飯,將午餐變成了晚餐;還有一次,他跟同事為車間拉運物資,不巧碰上下雪天氣,因他自己開的車沒有備胎,為確保物資按時發放,他跟同事雇了一輛帶雪地胎的車拉運物資,可誰知坡陡路滑差點翻車……
自從到東鄉扶貧以來,他很少回家,有時前腳剛進家門,后腳單位電話便打了過來,他立馬又折回,匆匆往東鄉趕。家里人知道他忙,理解并支持他的工作,妻子和孩子偶爾抽空去東鄉縣看望他,讓這位中年硬漢熱淚盈眶。而最讓他高興的事,就是看到扶貧車間的員工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增加了收入,讓家庭生活發生可喜的變化。
楊金虎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苦點累點不算什么,關鍵是要帶領大家找到脫貧的路,最終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這番話說出來云淡風輕,但殊不知為了踐行這句話,他和同事們經歷了多少困難與挑戰,甚至生死艱險……
“我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好產業扶貧工作。”
她叫呂碧,身上始終散發著川妹子的潑辣與能干,腿腳麻利尤其擅長跑山路。從方大炭素來到東鄉扶貧,已經一年有余,目前她分管10個扶貧車間的物資入庫出庫、產品檢驗和發貨等繁瑣的工作。
為了盡快熟悉環境和掌握業務,她常常加班加點,多少次因為路遠錯過了吃飯時間,她泡一包方便面隨便應付一下,便獨自一個人在空曠的車間繼續梳理比較著急的工作。有一次半夜得知婆婆生病,當時她老公也在外地,真是心急如焚,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打電話求助姐姐和姐夫及時把婆婆送到醫院進行救治。呂碧在說這些話的時候,眼淚一直在眼眶中打轉。
“生活上的不便只是小事,容易克服。對我來說,最大的困難和壓力來自工作方面。”她介紹說,車間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她去安排、協調、處理,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影響工作。憑著女性的細心和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呂碧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籌建和生產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談到下一步打算,呂碧顯得很樂觀:“這里需要我,我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做好方大產業扶貧工作。”
“走過了最艱難的一段路,終于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楊彬主動報名到東鄉參加扶貧工作,一是因為他至今仍保持著退伍軍人那股敢挑重擔、永不服輸的勁頭;二是因為家人的理解與支持。70歲的老父親支持他,妻子也一再鼓勵他到最艱苦的地方鍛煉自己,讓自己的人生價值不斷提升。
“現在比剛來的時候好多了,扶貧車間的管理步入了正軌。”楊彬介紹說。剛到東鄉縣他被分到龍泉鎮拱北灣村,那時經常停水停電,有一次連著下了兩天雨,人進不來也出不去,物資無法采購,三天沒吃到一口熱飯。
扶貧車間在建設之初,由于道路狹窄交通不便,拉運設備的大車無法進來,只能把設備倒在小車上,一趟趟轉運到各個村口,然后靠人力一件一件抬進車間安裝。扶貧車間建到村民家門口,最大限度地方便了村民上班,可對企業來講增加了建設成本。安裝設備時,正趕上七八月份高溫天氣,大家頂著烈日在山溝中不斷穿行、拉運設備,常常累得汗流浹背、腰酸背痛。遇上下雨天,經常發生路被沖垮的現象,給物資運輸造成極大不便。
車間建起來后開始招工,招工啟示貼遍了村里,但一直沒有人來應聘報名。后來一了解才知道,原來當地人識字的不多,不知道扶貧車間招工的事。于是,楊彬他們找到村委會,讓村長在大喇叭里用當地話進行宣傳,這一招雖然有點落伍卻特別管用,立刻有村民們前來報名。
楊彬說:“語言不通也是扶貧工作人員的一大障礙。來到這里已經一年多了,本地的語言聽起來仍然很費勁,好在來上班的村民們能聽懂普通話,這樣可以保證正常的交流,不會因此而影響工作。”
論證扶貧車間場地,拉運設備,招員工……事情一件接著一件,平常實在太忙了家里老人也難得有空照顧。楊彬的岳父家距他工作的地方僅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可一年來他還沒能得空去看望岳父,有好幾次在去看望的路上被一個電話召回。談起這件事,楊彬一臉的歉意。
“在少數民族聚集地開展扶貧工作,我們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好在憑借方大集團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依靠當地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攻堅克難,一路闖關奪隘,走過了最艱難的一段路,終于打開了一個新局面。”談起過去的經歷和目前取得的成績,楊彬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