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創造了一連串的發展奇跡,地區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7萬億元,增長近1萬倍;外貿進出口總值從2000多萬元發展到2019年的2.98萬億元,剔除匯率因素增長2.5萬倍。從1993年起,深圳出口規模連續27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2019年深圳在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中排名第4位……
這些數據的背后,是深圳海關緊扣政治建關、改革強關、依法把關、科技興關、從嚴治關的“五關建設”要求,一項項扎實務實的改革服務舉措,一個個精彩振奮的助企發展案例。
變革推進通關便利
“以前從深圳去香港要將近2個小時。現在去香港很方便,從福田坐高鐵過來,十幾分鐘就能到達香港中心區。”一名旅客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對記者說。
2018年9月24日,廣深港高鐵西九龍口岸開通,借助西九龍站口岸特有的高鐵通關業務和“一地兩檢”模式優勢,越來越多的旅客感受到了深圳口岸通關的變化。
統計顯示,從1980年到2020年,深圳海關年監管進出境旅客由近600萬人次增長至2.4億人次,監管進出境運輸工具從20多萬輛艘節架增長至1400多萬輛艘節架。
在深圳經濟特區創建初期,深圳海關率先進行通關改革的大膽探索,羅湖口岸實施旅檢業務的“紅、綠色通道”改革,開啟了中國海關的改革征程。在上世紀90年代,深圳口岸陸海空俱全的全方位開放格局基本形成,報關自動化系統等電子化設備在口岸廣泛應用,改變了以往只能靠手工查驗的歷史,大幅提高了通關效率和查驗準確性。進入新世紀,皇崗海關旅檢通道開始實施24小時通關,成為亞洲第一陸路口岸,深圳海關正式啟動通道自動核放系統,將車輛通過海關通道的時間縮短為5秒鐘,深圳口岸監管模式發生歷史性變革。
深圳海關秉持在繼承中改革、在創新中發展的工作思路,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的新的歷史使命,針對深圳海關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以及形勢任務,提出樹先鋒意識、走強關之路、展時代風采的建設目標,加快推進海關業務全面融合、全國通關一體化和跨境貿易便利化等重點工作。
在福田、羅湖、深圳灣等口岸旅檢現場,深圳海關打造的“智慧旅檢”系統,讓旅客享受到無障礙的“無感”通關。旅檢口岸已廣泛使用高清攝像頭人臉識別、稅費移動支付等高科技設備和系統,并試點異常表情分析等前沿技術,在強化監管的同時進一步便利旅客,大大縮短了旅客通關時間。
同時,深圳口岸各項通關改革穩步推進,“提前申報”向縱深推進,關區海運進出口提前申報率創歷史新高;“兩步申報”改革實現關區海陸空等口岸全覆蓋,報關單量長期居全國前2名;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出口貨物“抵港直裝”在關區所有海運口岸推廣,壓縮口岸通關時間一半以上。
今年以來,深圳海關在關區進出口報關單量占全國總量近15%的情況下,實現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大幅優于全國同期平均水平。
創新服務注入活力
深圳經濟發展尤其是外貿出口連續27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深圳海關功不可沒。為企業服務,促進特區經濟發展,是深圳海關進行各項業務改革的主旨。40年來,深圳海關推出了一系列標志性、創新性、引領性的改革,創造了許多第一。
改革開放初期,為鼓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深圳海關積極落實國家一系列關稅特定減免規定,對“三來一補”“三資”企業等加工貿易企業進出口貨物實行通道報驗,憑專用清單放行,極大提升了通關效率,初步建立現代海關物流監管體系。
上世紀90年代,全國第一家保稅生產資料市場在深圳開業,全國第一家出口監管倉和全國最大的公共保稅倉先后在深圳建成,深圳關區加工貿易企業成倍增長,加工貿易進出口值占全國四分之一。深圳海關始終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承擔了通關監管和保稅監管等多項重大的改革任務,為促進深圳經濟特區外向型經濟健康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進入新世紀,深圳海關各項創舉更是層出不窮。如今,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約占廣東省的四成,占全國的十分之一。深圳海關注冊企業已突破14萬家,并且保持每年超萬家的速度持續增長。
深圳海關以改革創新為抓手,以夯基固本為依托,以把關服務為使命,努力推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力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支持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建設發展,努力服務特區以“灣區經濟”新發展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培育支持新業態在自貿區落地生根,支持蛇口國際樞紐港建設和郵輪母港發展;推動特殊監管區域跨境電商“保稅+新零售”、全球中心倉、離港空運服務中心等改革項目試點,助力深圳特區、粵港澳大灣區、自貿區疊加優勢充分發揮。
今年上半年,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深圳海關滾動出臺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相關措施52條,全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促進外貿穩增長。海陸空鐵郵全面發力,推出組合港、東西部港區一體化、國際中轉集拼、全球跨境快郵集散中心、“灣區號”中歐班列等一批項目,全力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能。
安全守護把牢防線
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冠肺炎疫情,深圳海關從最開始的外防輸出、內防擴散,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始終堅守在防疫最前線。面對巨大的人流、車流、物流,深圳海關克服困難,嚴防死守、連續作戰,取得積極成效,獲得世衛組織、省市政府,以及服務對象的一致肯定。
40年來,隨著深圳經濟特區不斷發展,深圳口岸衛生檢疫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業務量逐步躍居至全國第一位,逐步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衛生檢疫體系,在中國衛生檢疫行業中起著重要作用,為維護我國對外正常交往,促進對外貿易發展,保障人民身體健康作出了應有貢獻。
40年來,深圳海關采取最嚴格的進出口商品和食品檢驗措施,保障老百姓的“米袋子”“果籃子”,促進農產品進出口,把境外的優質水果,經深圳口岸源源不斷地安全送到老百姓的餐桌上。同時,成功地將中國柑橘、荔枝、龍眼、蘋果、香梨等產品,從深圳口岸源源不斷地推向國際市場。深圳海關始終秉持改革創新的強大基因,立足自身職能,牢牢把住國門安全防線。
每天凌晨時分,深圳皇崗口岸的旅客、貨運通關現場燈火通明,海關人員繁忙如白晝。深圳口岸是內地對香港最重要的貿易紐帶,深港的貿易規模已從1997年香港回歸時的701.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6460.9億元。深圳口岸也是香港與內地人員交流往來的主要通道,從相互探親、旅游到兩地同城生活、定居,從公路、海運口岸發展到地鐵、高鐵的立體交通,20多年來口岸旅客數量成倍增加。
5秒鐘!這是裝載著新潔安公司供港雞蛋的粵港兩地牌貨車從進入海關通道,到智能卡口自動抬桿放行的全部時間。從上世紀60年代“三趟快車”的誕生,到今天全國各地果蔬、肉類、水產等各類特色優質農產品供港,時代見證了祖國內地對香港血濃于水的深情。香港回歸后,祖國內地對香港的各種支持有增無減。作為全國唯一的指定供港活畜禽出境口岸,文錦渡口岸是深圳供港鮮活類產品的重要通道,被香港市民親切地稱為“綠色生命線”。
40年來,深圳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為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創造了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跡。深圳海關與特區騰飛同頻共振,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壯大。
波瀾壯闊40年,先行示范再出發。在新的起點上,深圳海關將在海關總署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把握發展的方向、理清發展的思路、找到發展的動力,為推動深圳經濟特區繼續勇立潮頭,為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作出更大貢獻。(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陽騰)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