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下屬研究機構賽迪顧問7月28日發布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今年百強縣依然是東部占優,東部地區占68席,中部地區占21席,西部地區占8席,東北地區有3席。與2019年相比,東部地區減少3席,中部地區增加2席,西部地區增加1席,這表明中西部崛起戰略初見成效。
“我國百強縣總體實力突出。百強縣以占全國不到2%的土地和7%的人口,創造了全國十分之一的GDP;以占全部縣域不到3%的土地和11%的人口,創造了縣域約四分之一的GDP。”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馬承恩介紹說。
數據顯示,百強縣發展的主要動力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增加值超過5萬億元,占比高達51%。對此,馬承恩表示,當前百強縣發展的重中之重就是減少第二產業的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升第二產業整體供給體系的質量,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但值得注意的是,百強縣第三產業增速較慢,而第三產業的發展能夠有效提高百強縣的城鎮化水平、產業附加值和科技創新活力。因此,發力第三產業將成為未來百強縣經濟藍圖中不可忽視的重點。
同時,百強縣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4.59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5.6%,低于當年全國平均水平。這表明百強縣初步告別投資依賴,轉向投資、消費、出口協調并重的經濟結構。
此外,百強縣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據統計,百強縣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87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8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4萬元,比當年全國平均水平分別高出26%、13%、59%。百強縣2019年人均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69萬元,比2.94萬元的當年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5.5%,這充分體現了百強縣對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所做出的努力與成效。
“百強縣對資金和人口的吸引能力顯著提升。百強縣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10.92萬億元,與山東省相當。百強縣排名越靠前的縣域人口密度越高,對人口的集聚能力越強。”馬承恩說。
對于縣域經濟的發展,馬承恩建議,各地應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合適發展路徑,不斷提高總體發展水平。他認為,應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縣域核心競爭力;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積極構建縣域特色發展空間;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激發縣域市場主體活力;深入實施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推動綠色發展,夯實縣域高質量發展支撐。
“縣域要把新型城鎮化作為新的發展增長極進行規劃建設,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業載體等方面全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通道。”馬承恩表示,要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縣域營商環境,充分釋放縣域生產要素活力,全面激發縣域市場主體活力。(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鑫)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