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7日電 題:以產業發展促鄉村全面振興——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解讀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規劃聚焦哪些重點?有哪些舉措?如何解決“人、地、錢”問題?在農業農村部17日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作出解讀。
引導資源要素向鄉村聚集
走進河北省泊頭市營子鎮的桑樹林,顆顆桑葚掛滿枝頭,游客在樹影下采摘,村民忙著打桑葚、裝箱,客商在采摘園外批發果實……近年來,泊頭市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康養于一體的桑葚產業,開發的桑葚干、桑葚酒、桑葉饅頭等特色產品,受到消費者青睞,促進了農民增收和產業發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曾衍德表示,我國鄉村產業發展有好基礎。2019年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超過22萬億元,鄉村休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8500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6500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4000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累計超過850萬人。
“但鄉村產業仍存在門類不寬、鏈條較短、要素活力不足和質量效益不高等問題。”他說,此次規劃的編制,有利于引導更多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要素向鄉村集聚,匯聚起鄉村產業振興的力量。
據介紹,規劃重點對農產品加工業、鄉村特色產業、鄉村休閑旅游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等進行布局,對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農村創新創業也作出安排。規劃提出,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達到32萬億元,鄉村休閑旅游經營收入超過1.2萬億元,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農產品網絡銷售額均達到1萬億元,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超過1500萬人。
新技術新裝備助推加工業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人們減少外出就餐,電商平臺的冷凍湯包、鮮蝦餛飩、韓國冷面等特色速食產品銷售旺盛,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的巨大需求。
農產品加工業是提升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構建農業產業鏈的核心。
曾衍德表示,我國農產品加工業規模較大。2019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8.1萬家,吸納3000多萬人就業。但創新能力不強,開發層次較淺、質量效益不高。
規劃提出,統籌發展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鼓勵和支持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精細加工,開發類別多樣、營養健康、方便快捷的系列化產品。
“技術創新是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規劃就新技術、新裝備提出要求。”曾衍德說,要以農產品加工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為重點,組織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企業聯合開展技術攻關,扶持一批農產品加工裝備研發機構和生產創制企業,開展加工技術與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裝備研發。
以鄉村旅游融通工農城鄉
田園那么美,我想去看看。近年來,稻田、花海、梯田、茶園、牧場等風光吸引了不少人周末去鄉間走走,順便帶上些“后備箱”旅游產品和“伴手禮”。
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是規劃提出的重要內容。曾衍德說,鄉村休閑旅游業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橫跨一二三產業、兼容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的新業態,但也面臨同質化現象突出問題。
對此,規劃提出推進布局優化,推進差異發展。建設城市周邊、自然風景區周邊、民俗民族風情區、傳統農區等鄉村休閑旅游區域和景點。依托綠水青山、田園風光、農耕文化等農業農村資源,開發地域特色鮮明的鄉村休閑旅游服務產品。
規劃明確,引導農戶、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業企業、文旅企業及社會資本等建設鄉村休閑旅游項目。加強鄉村休閑旅游點水、電、路、訊、網等設施建設,完善餐飲、住宿、休閑、體驗、購物、停車、廁所等設施條件,開展垃圾污水等廢棄物綜合治理,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
完善“人、地、錢”政策支持
“發展鄉村產業,需要一大批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的創新創業者,形成創業奔富熱潮。”曾衍德說,2019年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中,創辦農村產業融合項目的占80%,利用“互聯網+”創新創業的超過50%。
規劃對推進農村創新創業作出以下部署:
——培育創業主體。深入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培育返鄉、入鄉、在鄉創業主體,打造一批扎根鄉村、服務農業、帶動農民的創新創業群體。
——搭建創業平臺。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聚集資源、資源服務創業”的要求,建設各類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
——強化創業指導。建立專家、企業家、帶頭人創業導師隊伍,強化創業服務和培訓。
曾衍德說,規劃還提出加快完善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支撐的政策措施。完善財政扶持政策,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及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鼓勵地方發行專項債券用于鄉村產業。強化金融扶持政策,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用地政策體系。農業農村部將扎實推進措施落實,努力促進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