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
以改革推進首都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困難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北京將緊緊抓住‘六保’,從五個‘新’入手,促進首都新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說。
一是以新模式增強新動能。北京市將推動數據開放與共享,對公共衛生、教育等領域實行數字化改造,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服務更廣大人群,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均等化發展。這些新模式必將為城市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蓄積新動能。
二是以“新基建”擴大新投資。通過“新基建”賦能傳統基建,提高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各方面運行效率。北京市將在網絡基礎設施等領域加大投入力度,制定更適合的政策。
三是以新供給帶動新消費。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方式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繼續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商貿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促進綠色智能消費、文化旅游消費。
四是以新舉措推動新開放。正在謀劃服務業擴大開放新措施,出臺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10平方公里自貿片區第二批政策,推動北京新的開放,帶動北京以科技創新、數字經濟、服務貿易為主的新發展。
五是以新服務打造新環境。北京要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也要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高地。今年3月份,《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出臺,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法律保障。北京將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創造更加優越的發展和生活環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佳霖)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
創新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沖擊,東莞作為廣東省制造業大市、外經貿大市,將如何應對這次危機?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表示,東莞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但只要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就一定能夠闖過當前的難關。
梁維東代表表示,去年東莞獲批廣東省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實驗區,接下來將以此為契機,推動技術、人才、資金、土地等供給要素加速向先進制造業集聚,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一是健全完善以戰時狀態加強經濟運行監測調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全力穩住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目前,東莞已構建戰時狀態的經濟運行監測調度指揮體系,篩選出5000多家重點關注企業確立穩企業保市場主體的基本盤,出臺了一攬子扶持措施,全力穩住產業鏈核心和產業集群龍頭。
二是提升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東莞正以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為契機,加快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培育“四大創新體系”。東莞將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快推進與中科院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學城,突出抓好散裂中子源二期等重大科技平臺建設,攜手深圳光明科學城打造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三是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加快推進5G網絡、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領域項目布局和建設,未來5年統籌推出50平方公里產業用地用于全球招商。進一步為投資“松綁”,下狠功夫推進投資審批領域改革,讓投資項目更快更有效落地。(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鄭楊)
全國人大代表關禮:
多措并舉解融資難題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強化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放水養魚,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強化對穩企業的金融支持。這對于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渡過難關至關重要。”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關禮說。
關禮代表在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中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制約實體經濟和‘三農’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今年以來,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和‘三農’受到較大沖擊,更迫切需要解決融資問題以渡過難關。”
為幫助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廣西各級財政部門統籌安排10億元資金,給予銀行機構利差補貼,向工業企業及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
“保障復工貸款財政貼息,直補銀行機構的措施成效非常明顯,可帶動新增投放500億元復工貸款,惠及5000家以上企業。”關禮代表說。
關禮代表介紹,廣西財政廳研究出臺了一系列財政金融政策,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的金融服務力度,全力促進金融支持廣西經濟平穩增長。廣西財政籌措安排10億元貼息資金助力防疫企業,積極落實中央財政貼息申報工作,鼓勵市縣提供貼息支持,持續加大全國重點保障企業貼息力度,全力支持自治區重點保障企業生產經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童政)
全國政協委員楊國強:
加快布局“無人農場”
“農業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凸顯了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一直關注中國農業。
楊國強委員認為,一方面可以加強全球農業合作,積極開發利用全球豐富、優質農業資源,大力拓展國外農業投資市場,實現農業優勢互補,構建持續穩定的農產品供應網絡,為國家糧食安全添加新的砝碼。另一方面,隨著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不斷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農業走科技化、智能化發展道路已是大勢所趨。“可以加快布局‘無人農場’應用場景,廣泛應用農牧機器人新技術,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將成為占據全球農業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楊國強委員說。
對于農業企業如何“走出去”,楊國強委員建議支持農業重點企業大力參與全球農業投資開發,建立海外農業基地。這需要完善農業企業“走出去”總體規劃和協調服務機制,引導和支持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尋找優質農場、牧場,在風險較小的國家租賃或購買閑置土地,增加基礎設施、農業機械及化肥農藥等生產要素投資,大規模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立海外農產品生產基地。
楊國強委員認為,在農業企業“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過程中,要以企業為主體,試點打造規模化無人農場,提高農業生產力。依托國內外重點農業企業智能化領域系統集成優勢,在國內外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規模化、有重大影響力的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和無人農場,構建集糧食種植、收割、倉儲、加工、運輸于一體的無人化現代農業產業鏈,形成流水線、農業工業化,從而達到綜合投入利用的效益最大化,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綠色安全優質農產品的需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張建軍)
全國人大代表張興海:
成渝聯動建西部汽車中心
“成渝雙城汽車產業基礎雄厚,供應鏈條齊全,具備成為西部汽車產業中心的條件。但是,目前成渝地區汽車產業大而不強,尚未將產業規模真正整合成區域優勢。”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興海建議,成渝雙城聯動共建中國西部汽車中心,為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推動西部高質量發展、促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提供重要的載體、抓手和支撐。
張興海代表認為,成渝兩地做強汽車產業、形成區域優勢,需全面打通用車端、造車端、供應端,實現人才、資金、政策共享。要加強頂層設計,實現區域聯動,打造重慶萬億元級汽車產業鏈,形成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4S”一體化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冉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