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1日起,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始在每日新冠肺炎疫情通報中公布無癥狀感染者數據。官方公布無癥狀感染者有哪些重大意義?無癥狀感染者有多強的傳染性?是否會引發國內疫情反彈?
無癥狀感染者是指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卻沒有臨床癥狀(如發熱、咳嗽、咽痛等)的人。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把無癥狀感染者列為確診病例,但在我國,無癥狀感染者不列為確診病例。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介紹,無癥狀感染者存在是客觀現實,但沒有影響我國整個疫情控制。“現有防疫措施把確診人數從最高峰控制到現在接近清零,說明我國對有癥狀感染者和無癥狀感染者都控制得挺好。”曾光強調,現在我國之所以開始重視無癥狀感染者,是因為剩下的病例,包括外部輸入病例都很少了,所以才把無癥狀感染者提出來單獨處理。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新冠肺炎上海專家治療組高級專家組組長張文宏解釋稱,我國目前處于疫情防控“下半場”,本土病例很少,所以越來越重視無癥狀感染者。很多歐美國家處于疫情防控“上半場”,主要應對的是有癥狀感染者。這種重視程度差異,是由不同防控階段決定的。
目前,有部分專家認為無癥狀感染者不會造成傳播擴散。“無癥狀感染者是在我們管理的密切接觸者當中發現的,他們不會造成傳播擴散。”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介紹,目前我國已經采取了強有力的管理措施,密切接觸者都已經納入隔離觀察,一旦發現癥狀馬上轉到醫院診斷治療,不會造成疫情再次暴發。
但也有研究認為,無癥狀感染者傳播能力不亞于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沒有那么可怕,不能過度解讀,但也必須引起重視。”張文宏說,無癥狀感染者有較強免疫能力,可以在感染病毒后14天內不發病,病毒在其體內存在時間超過3周,具有傳染可能性。他們如果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隔離,就存在社區傳播的隱患。
如果我們身邊存在無癥狀感染者該怎么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上海市預防醫學會會長吳凡建議,加強個人防護是最有效的手段,主要方法就是勤洗手以及在一些場合戴口罩。在政府管理層面,則要加強醫療衛生系統的監測防控網絡。發熱門診和發熱哨點診室構建的全市網絡可以及時發現病毒感染者,并有望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找到無癥狀感染者。
“無論什么時候,我們都要提高警惕,在全球疫情沒有完全結束之前,我們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必要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我覺得這些方法應該是大家可以長期堅持的。”張文宏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佳佳)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