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吉林省農安縣2019年就業援助月活動現場會。
李小曼攝
圖②: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宏衛鞋業有限公司,困難群眾培訓后在扶貧車間實現增收。
陳 彬攝
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突出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重點群體中,有就業困難人員。“一般而言,我們將大齡、身有殘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連續失業一年以上,以及因失去土地等原因難以實現就業的群體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賴德勝說,落實穩就業政策,困難群體就業這個“底”要兜牢。
保持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穩定,我們有哪些舉措?若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還有哪些政策儲備?
一個崗位,全家的希望
“有了這份工作,全家的日子終于有了著落,生活也有了指望。” 2017年,由于所在單位吉林省通化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在去產能之列,于淑華和丈夫雙雙下崗,是人社部門送上的公益性崗位,解決了于淑華一家的溫飽問題。
回憶起剛下崗的那段時光,于淑華雙眼含淚。“家庭失去收入來源,女兒還在上高中,老父親重病在床。是黨和國家的好政策讓我們一家看到了希望,我要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干,好好干,做出成績。”
一個崗位意味著一份收入,對許許多多像于淑華一樣的就業困難人員,一個崗位的意義更加重大。
一個崗位,帶來了家庭的希望。
袁青蘭,丈夫于2015年因意外事故身亡,留下孤兒寡母三人。“我也沒什么特長,從來沒上過班,這日子可怎么過啊。”生活的重擔壓在袁青蘭身上,她幾乎日日為三餐發愁。
就在袁青蘭一籌莫展時,江西省共青城市人社局主動上門,介紹幫扶零就業家庭就業政策,并幫她聯系了工業園一家企業的保潔員工作。
“雖然每月只有1600元,但收入穩定。而且人社局還幫我申請了公租房,加上政府給的補助,一家人也算吃穿不愁。”如今的袁青蘭重拾信心,要和孩子們一起好好生活。
一個崗位,維系著人生的尊嚴。
“每天有活干、有錢賺,兒子兒媳終于能挺直腰板、昂起頭走路了。”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包公鎮居民姚曉云的公公一臉欣慰。姚曉云患有智力障礙,丈夫也沒有技術專長,夫妻倆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全家僅靠公公婆婆種幾畝地維持生活。
2019年,鎮上來了一家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合肥汽康工藝品有限公司。公司是一家生產綠植工藝品的企業,屬來料加工訂單企業,技術含量不高,正適合一些就業難度大的殘疾戶參與。企業入駐后,社區第一時間就安排了姚曉云夫妻進廠工作。
姚曉云的公公笑呵呵地算著:“每月保底工資1500元,再加上計提績效,夫妻兩人一個月保底將近4000元,生活有了起色,人活著也有尊嚴。”
一個崗位, 關乎著價值的實現。
“5年時光,我從一個初入行業的新人變成金牌月嫂,學到了手藝,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王淑艷是吉林省通化人,此前長期在家務農,如今成為月收入過萬的金牌月嫂。
王淑艷表示,是市里組織的技能培訓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通化市委托巾幗職業培訓學校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免費的月嫂技能培訓,以及免費體檢和免費食宿。“我一聽說就心動了,和丈夫一合計,就去參加培訓。正是這么個機緣巧合的技能培訓,成了我人生的轉折點,改變了我的命運。”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國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33萬人,提前一季度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作為三大重點群體之一,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形勢的穩定,為全年穩就業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
“《就業促進法》專設‘就業援助’一章,明確要求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就業援助制度,采取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等措施,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人社部就業促進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針對就業困難人員,國家已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給予就業援助。
分類援助,精準施策
實踐中,各地人社部門往往會針對援助對象不同的就業需求實施分類援助。
——對大齡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等急需就業的重點群體,通過公益性崗位進行兜底安置。
對零就業家庭而言,每月的低保補助,固然是“雪中送炭”,但仍屬于較低水平的救濟,相比之下,提供崗位、實現就業是一種更為積極的保障。大齡失業人員上有老,下有小,退休尚早,再就業年齡偏大,在勞動力市場上處于劣勢。因此,由政府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他們再就業顯得尤為關鍵。
保潔員、交通協管員、報刊銷售員、社區衛生員……一個個由政府出資“購買”的公益性崗位被送到了就業困難人員手中。
吉林省人社廳副廳長黃明介紹,政府不僅自主開放公益性崗位,還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開發企業公益性崗位。“提供公益性崗位的企業,不僅可以享受適當的崗位補貼,還能在相應期限內享受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補貼。”
——對希望穩定就業的群體,提供針對性強的崗位信息,并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社保補貼、稅收減免政策。
代詩瑞家住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左店鄉,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他一直希望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帶領全家脫貧。2018年,通過就業推薦,代詩瑞來到鄰近的水湖鎮工業園阪信電線有限公司打工。“每月收入能有2000多元,工作穩定了,兩個孩子也能到縣城上學了,生活更有盼頭。”代詩瑞說。
“我們招募了6名就業困難人員到生產線上工作。”阪信電線人事經理郭小梅介紹,每招用一名就業困難人員,企業可以拿到100元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費補貼,每月可節省社保繳費879元,一年就能省1萬多元,企業的動力更足了。
——對有創業愿望的對象,提供政策咨詢、創業培訓、創業貸款等“一條龍”服務。
“一畝水稻保守收益400元,55畝水稻就有2萬多元,再加上6萬多斤的西瓜,收入有3萬元左右,去年掙了5萬多!”江西省贛州市安西鎮崗背村村民葉新生心里樂開了花。
2014年,靠打零工為生的葉新生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原本對致富沒有信心的他,在政策的激勵下萌生了通過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的想法。
“想創業是好事!我們幫他跑審批、籌貸款、找專家,最終成功流轉了41畝土地用于種植西瓜。2019年年初,又再次成功流轉土地69畝,還領取了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崗背村第一書記鄒潔說。
——對愿意從事靈活就業的對象,給予靈活就業社保補貼,提供或推薦簡單實用型技能培訓。
吉林省吉林市居民鄭秋蘭也通過技能培訓走上了實現人生價值的道路,她的職業是護工。
2018年,上海市作為全國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城市之一,全面鋪開長護險工作,有1萬多個護理員的崗位缺口。
面對這一難得的市場機遇,吉林省人社廳積極與上海的養老機構對接,加強培訓,引導更多的吉林婦女到上海務工,從事長護險上門服務,為大齡、就業難的勞動者開辟高質量就業新路徑。黃明介紹,護理員工作強度不大、技能門檻低,如果每天能工作10個小時,每月稅后收入可達萬元。截至目前,僅吉林市就向上海輸送了1000多名務工人員。
通過企業吸納一批、自主靈活就業一批、創業扶持一批、兜底安置一批,2019年,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再次保持穩定,提前一個季度完成目標任務。
政策工具足,就業幫扶有信心
2020年,若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怎樣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工作,筑牢就業底線?
首先,要看到中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韌性日益增強,將繼續為穩就業提供堅實支撐。
“外部環境的風浪,不會對我國就業產生太大影響。”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看來,相較于制造業和投資品,服務業受全球經濟疲軟、逆全球化苗頭的影響較小。目前,第三產業在我國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穩就業有著牢固基石。
其次,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政策儲備充足。
“今年,我們將通過集中就業援助與常規化就業援助相結合的方式,加大政策落實力度,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幫助更多就業困難群體實現穩定就業。”人社部就業促進司有關負責人說,元旦、春節期間,人社部將會同中國殘聯開展就業援助月專項行動,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幫扶。
公益性崗位就業幫扶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最近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將鼓勵圍繞補齊民生短板拓展公益性崗位,對從事公益性崗位政策期滿仍未實現穩定就業的,政策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實施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同時,在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農村危房改造中實施以工代賑,組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工程項目建設。
這位負責人介紹,在今年的工作中,還將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就業幫扶路徑。從單一的幫扶就業為主,向建立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就業服務、托底幫扶等工作機制轉變,增強就業困難人員的技能素質,促進主動就業創業。
“尤其是在職業技能培訓方面,我們將針對不同對象開展精準培訓。例如,組織失業人員參加技能培訓或創業培訓,實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殘疾人等重點群體專項培訓計劃,并按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和生活費補貼等。”這位負責人說。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兜牢民生保障底線頗為關鍵。對此,《意見》再次強調,對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下崗失業人員,要發放臨時生活補助。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及家庭,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對實現就業的低保對象,可通過“低保漸退”等措施,增強其就業意愿和就業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