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羅 旭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為謀劃好2020年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請大家繼續積極參與、暢所欲言,提出您最關切、最希望省政府辦好的民生實事。”11月1日,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向全省人民發出公開信。
浙江這一務實為民舉措,是社會治理中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人民當家作主的生動體現。溯其理念源頭,要回到15年前。2004年,在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親自擘畫下,浙江在全國率先啟動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15年來,浙江牢牢把握“旨在為民,重在辦事,成于務實”的要求,堅持不懈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為社會治理現代化破題。
旨在為民 凡事以人民為中心
在衢州市龍游縣,老百姓都關注著一款手機軟件——“龍游通”。它不僅能讓人們在手機上辦理900余個民生事項,更能讓黨委、政府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了解民眾呼聲,不斷創新為民舉措。
“15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浙江省委書記車俊話語鏗鏘,“浙江省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第一個關鍵詞就是‘旨在為民’。”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更好地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浙江各地紛紛建立“民情日報”“民情地圖”“民情通”等訪民情聽民意工作機制,并逐漸形成通過網絡征集新一年為民辦實事項目的機制,把為民辦實事辦成“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的恒久工程。僅2019年,浙江省、市、縣三級就推出民生實事1085件。
10月30日上午,溫嶺市大溪鎮錦繡村黨群服務中心,一場村民民主懇談會正在進行。圍繞異地遷建中的工作安排,村民代表頻頻發問,有關部門負責人懇切作答。
過去在一些地方,政府好心辦事而群眾不買賬的現象時有發生。為防止包辦代替,浙江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到民生項目的決策實施中來,將溫嶺民主懇談模式在全省推廣。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08年,寧波市寧海縣率先試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實現了社會治理從“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轉變。2018年4月,這一機制在浙江的市、縣、鄉三級實現全覆蓋,最大程度保證民生熱點、痛點問題得到優先解決。
重在辦事 百姓共建共治共享
“這里有污水堵塞,需要解決。”“有居民爭吵,需立即調解。”“經營戶基建不規范,存在安全隱患。”在臺州市路橋區的各個社區里,有一群無處不在的“移動探頭”——網格員,他們每天都要對網格內的矛盾風險進行巡查。
陌生人社會,是現代社會治理的共同軟肋。“我們讓熟悉本地情況的網格員,成為遍布街村的‘平安細胞’,成為破解基層社會治理‘最后幾十米’難題的‘活鑰匙’。”路橋區政法委副書記吳永春告訴記者,“在路橋,我們可以實現‘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鍥而不舍謀民生之利,真抓實干解民生之憂。15年來,浙江在智慧治理、共建共享、法治保障等“大平安”理念下建立了一系列長效機制,形成了民富民安并進、和諧發展共贏的良好社會局面。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為民辦實事辦得怎么樣,還應由人民群眾來評判。10月1日,2019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實事辦得怎么樣,由你說了算”活動正式啟動,再次接受全省群眾評價打分。而在2018年的這項活動中,群眾好評率達到99.48%。
成于務實 制度優勢變成治理效能
10月29日,在湖州市長興縣市民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中心,居民簡萍只用20分鐘,就完成了不動產房屋交易登記,并在這里一次性辦好了水電氣、有線電視、電話、寬帶的交接手續,實現了“進一個門、辦所有事、只跑一次”。
長期以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是基層社會治理普遍面臨的狀況。為提升治理效能,浙江省委省政府推動各地各部門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技術手段。2019年2月,金華市啟動實施“無證明城市”改革,提出在市域范圍內,凡是需要居民、企業自己去政府部門、公用事業單位、服務機構開具的證明,一律取消。杭州市探索打造“移動辦事之城”,推動民生事項100%網上可辦、“一證通辦”,在激活“城市大腦”的過程中,讓百姓生活變得更便利、更美好。
“群眾提、代表定、政府辦、百姓評”,15年來,浙江歷屆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全面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推動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不斷建立健全,構建起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浙江人民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改革創新再發力,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光明日報》( 2019年11月23日 01版)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