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5日訊(記者劉志奇)晨光微熹,綠樹濃陰,流水清凌,三五民居錯落有致,偶見人影晃動其中。紅日初升,文化廣場上始見三三兩兩的村民步入并開始運動,或有人沿著曲橋,穿過廊亭,走進鄉村記憶廣場,掠過童趣雕塑閑適漫步……一切都顯得靜謐而又安詳。這,便是清晨的新民村。
新民村位于江蘇省灌南縣李集鎮,是江蘇省首批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也是灌南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板:建有“稻、漁、果”復合種養基地,擁有有機稻米、蝦蟹、優質水果等特色農業以及果品采摘、民俗體驗、傳統手工技藝等項目,已經初步實現三產的融合發展;村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建成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殘疾人之家、婦女兒童之家;六曲橋、御水廊亭、漁趣平臺等水文化景觀和鄉村記憶廣場、新民記憶景墻、童趣雕塑等人文景觀則為新民的“安海文化”更添魅力。
灌南縣委書記李振峰說,鄉村振興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工作既要留住‘形’,也要守住‘魂’,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為此,該縣縣委牽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討新民村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圍繞“需要什么、做成什么”進行了調研論證,保證新民村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在規劃上合理、精準。同時,把村民需求作為基本出發點,把產業發展作為核心,保留傳承傳統的鄉村田園文化,重點開發利用本土資源,挖掘鄉村的發展潛力。
該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任務清單制度、工作例會制度和難題會辦制度,把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人員。每周一次工作例會,及時進行總結并根據實際調整工作重心,每季度一次工作匯報會,分析問題和瓶頸原因,研究制定解決辦法,對于一時解決不了或涉及面較廣的問題,由縣委縣政府分管領導牽頭,進行難題會辦,保證工作進度。
在壓責任、保質量,高質高效扎實推進項目的同時,該縣將省財政對特色田園鄉村專項獎補的1228萬元和省財政對“5+2”產業扶貧項目補助的180萬元作為項目啟動資金。目前,新民村特色田園項目建設共投入資金約3800萬元,項目資金沒有增加縣鄉村財政一分負擔。
目前,新民村實行由村集體入股實體公司,通過實施集體資金入股盤活資金、實施“資產收益型”運作模式盤活閑置、打造優越的營商環境盤活業態這“三個盤活”,讓產業做活做大,村集體通過獲取分紅和收取租金的形式收益,保證村集體收入持續增加。同時還引進許多實體公司入駐和鼓勵更多灌南能人回鄉創業,引導家庭農場和農戶參與入股和管理,發展壯大生產經營規模,用工時,也優先使用本地低收入農戶以拉動貧困戶的收入。村集體的腰包鼓了,村里的多項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更好地完善,各類陣地建設和文化建設也得到了持續加強。
為進一步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鄉村振興的工作決策部署,灌南還將繼續打造新民,將之打造成以“農業+”為基礎,集“養生居住、生態養老、休閑觀光、文旅體驗”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樣板,做到“百家經營、千戶居住、萬畝良田、共享養老”,即在現有家庭農場、農村淘寶、超市、農家樂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和養生養老產業,進一步扶持村民發展采摘、垂釣、餐飲、兒童娛樂、手工藝品制作等鄉村文旅產業,完善電商銷售、物流運輸、稻米加工等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百戶以上經營主體的集聚;在現有基礎上擴大村莊的規模,提升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水平,采取建設新型農村社區和插排插建的方法吸納周邊村民集中居住,形成一千戶左右的人口集聚并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城鎮生活;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前提下,拆除周邊散落的居住點,實現統一復墾,并提升溝渠路道建設檔次,形成萬畝高標準農田并以農業為龍頭,進行多元化的產業發展,形成產業集聚;以集體土地入股的形式建設共享養老產業園,發展“以優良的生態引導旅行居住,以共享的理念抱團養生養老”的共享養老模式。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是最終目標。新民的產業發展已經初具規模并逐漸做大做強,農業正走在現代化發展當中,“百家經營、千戶居住、萬畝良田、共享養老”的農村現代化也已藍圖標示。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