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上半年重點工作匯報會傳出信息,呼和浩特新機場前期工作抓緊推進,計劃9月份正式開工;呼和浩特地鐵1號線年內試運營;京呼高鐵年底建成通車。而70年前的情景是,內蒙古中西部的代表乘坐勒勒車去東部的興安盟開會,整整走了半個月。
內蒙古幅員遼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成本較大。航空網、鐵路網、公路網、水利網、能源網、市政網、通信網“七網”建設,讓118萬平方公里的內蒙古形成了“兩小時生活圈”“工農業安全閥”和“鍵對鍵辦公室”。
巴彥淖爾市黃河水利文化博物館靜靜地坐落在黃河邊上,記載著內蒙古水利網建設似水流年!皟让晒藕犹卓偢汕追Q‘二黃河’,是河套灌區一首制自流灌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230公里,擔負著河套灌區800多萬畝農田灌溉的輸配水任務!辈┪镳^館長劉永河的解說,把人帶入“大干、快干加巧干”的火紅歲月:總干渠于1958年11月動工開挖。由于灌溉需求迫切,1959年內蒙古自治區決定把土方施工任務交給巴彥淖爾市完成。當時,巴彥淖爾市上下總動員,提前實現了總干渠全線通水。1961年建成了三盛公樞紐,以后幾年建設與生產相結合,陸續建成了總干渠第一、二、三、四分水樞紐等建筑物,1967年全線通水到三湖河。
黃河工程順利實施,帶動了內蒙古境內遼河、嫩江等大江大河防洪抗旱功能的完善。目前,內蒙古大江大河堤防總長度達到7400公里,建成水庫613座,有效解決了工程型缺水和資源型缺水問題。地上水利網不斷延伸的同時,空中的能源網也快速發展。內蒙古已建成11條500千伏外送電通道,外送電能力2600萬千瓦。2015年,全區外送電量1396億千瓦時,位居全國第一,占全國跨省送電量的17%。建成油氣長輸管道29條,管道總里程7936公里。
如果說水利網、能源網更多地服務于第一產業、第二產業,那么鐵路網、公路網、航空網、市政網、信息通信網則更多地直接改善著人們的生活!捌呔W”發力,如虎添翼。京呼高鐵沿線的烏蘭察布市以加快建設“草原云谷”和公路港、鐵路港、航空港,“迎接高鐵時代”。目前,總投資243億元的華為、阿里巴巴、蘋果等7家數據中心全部開工建設,總投資15億元、占地2000多畝的陸港國際物流園投入運營,占地242畝的七蘇木中歐班列物流基地投入使用,與天津港、曹妃甸港合作,形成了“去運煤炭、回運礦石”的“重去重回”的運輸模式。今年上半年,全市航空貨運量同比增長280%,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3倍。
70年前,內蒙古沒有機場,如今自治區12個盟市實現了民航運輸機場全覆蓋。此外,自治區城鎮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城鎮道路、供水、排污、燃氣、供熱和地下綜合管廊日益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更新換代,從“村村通電話”到“鄉鄉能上網”再到“寬帶內蒙古”,內蒙古高水平鋪就信息高速公路。近年來,自治區出臺了基礎設施“七網”建設規劃,延伸“七網”、升級“七網”的新一輪建設熱潮正在興起。
“七網”正在重塑草原。隨著廣電網絡基本公共服務入戶工程的推進,邊境地區的牧區也能刷微信、聊語音、看視頻。在錫林郭勒盟洪格爾蘇木新阿米都日勒嘎查,牧民蘇乙拉圖在牛羊棚圈、草場等處安裝了視頻監控裝置,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視機,隨時隨地監控牲畜的活動和周邊草場環境,再也不用時刻跟在牛羊身后。如今,蘇乙拉圖可以坐在蒙古包里,一邊悠閑地看著電視一邊放牧。
隨著黃河海勃灣水利樞紐工程的興建,烏海市形成了118平方公里的烏海湖。水利樞紐有效減輕了黃河內蒙古段的防凌壓力,圓了烏海人半個世紀的安瀾之夢。如今,烏海市在樞紐工程上布置了水電站,裝機總容量9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達到3.82億千瓦時。水上旅游項目的開發,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游客“來沙漠看海”。泛舟烏海湖上,但見沙鷗翔集,帆影點點,令人心曠神怡。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 力 敖 蓉
(責任編輯: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