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如何加強逆周期調控,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近日,宏觀調控“工具箱”又亮出一件“利器”——中辦、國辦部署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明確了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等措施,鼓勵依法依規市場化融資,增加有效投資。
近年來,地方債問題備受關注,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違法違規舉債,產生了一定的風險。對此,中央出“重拳”整治舉債亂象,嚴格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通過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明確地方政府舉債只能通過發行債券,并強化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從而建立起嚴格、有序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制度。
我國地方政府債券包括一般債券和專項債券,前者是為沒有收益的公益性事業舉借一般債務,后者是針對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業舉借專項債務。在這兩種債券中,專項債券是“主力”,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3.08萬億元,其中專項債券2.15萬億元。在政府投資中,專項債券在基礎建設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方債券發行規模加大、速度加快,是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1月份至5月份,新增地方債券發債規模已占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47.4%,發行進度接近一半,超過序時進度。各地發行的新增債券主要用于在建項目建設,著力推進棚戶區改造、鐵路、國家高速公路、水利工程、城鎮基礎設施等方面重大項目建設。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穩投資作用十分重要,需要著力激發社會投資、保持投資增長。為此,需要用改革的方法開大開好地方政府規范舉債融資的“前門”,充分發揮專項債券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的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此次專項債新政,堅持疏堵結合,把“開大前門”和“堵牢后門”協調起來,鼓勵依法依規市場化融資,增加有效投資。比如,提出合理明確金融支持專項債券項目標準,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標準的項目提供配套融資支持,允許將專項債券作為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資本金。這些措施都是對以往政策的進一步完善,不少研究機構測算顯示,其拉動投資規模可觀。
值得注意的是,推動做好專項債券項目融資工作,并不意味著放松債務風險管控,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始終是必須堅持的原則。新規從合理明確融資標準、嚴格項目資本金條件、確保落實償債責任、保障項目融資與償債能力相匹配、強化跟蹤評估監督等方面,構建風險防控體系,各地不得借機舉借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
下一步,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要協同配合,推動專項債券新政落地,增加有效投資、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者:曾金華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