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第三批)集中開工和簽約儀式在海南各市縣舉行,本次集中開工項目131個、集中簽約項目50個,總投資1411億元。海南自貿區(港)建設,吸引了社會各界的極大熱情和廣泛參與。這是自去年4月份海南開啟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以來,海南自貿試驗區建設“蹄疾步穩、開局良好”的生動體現。
謀定后動提升發展潛力
海南全島建設自貿區(港)要謀定而后動。“圍繞如何體現中國特色、什么是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分步驟分階段的任務目標是什么等重要問題,繼續探索創新,抓緊研究提出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政策和制度體系。”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說。
與國內其他自貿區相比,海南底子薄、基礎差。面對這些難點,近一年來,海南夯實發展基礎,穩步構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四梁八柱”,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打基礎、畫藍圖。
目前,“中央統籌、部門支持、省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得以建立,逐步形成了“1+N”政策體系。中央明確的第一批11個配套方案,《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等7個方案已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其中5個方案已印發實施。
近一年來,海南主動謀劃實施12個先導性項目。其中,海口江東新區、三亞總部經濟及中央商務區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要進展;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今年1月1日上線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家標準版覆蓋海空港口岸并拓展至海關特殊監管區;提升大數據中心功能,初步建立人流、物流、資金流進出島有效管控的技術框架。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陸續推出、落地,海南開放發展更具張力。
深入開放優化營商環境
3月18日,中國旅游集團總部正式遷入海口。當日,中國旅游集團投資約110億元建設的海口國際免稅城項目正式開工。
截至目前,世界500強企業有30家落戶海南。世界知名咨詢機構安永、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等紛紛進駐;知名國際醫療機構落戶博鰲樂城醫療旅游先行區;世界旅游名企托馬斯庫克在三亞設立中外合資旅行社……為吸引更多的市場主體到來,海南持續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對外資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簡化企業“走出去”流程提高口岸建設和服務水平,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海南省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2019年)》出臺,從11個方面提出了40項改革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極簡審批”的做法入選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典型經驗。
改革創新激發強勁動力
近期,海南省發布第一批8項制度創新案例。作為案例之一的“海南e登記”是海南以立法形式推行自主申報登記制度改革的創新載體。通過該平臺,企業登記真正實現自主申報,而且“全省通辦”“一次不用跑”。“‘海南e登記’平臺簡直太便利了,企業注冊在平臺申報,不用再跑來跑去了。”海南張量云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何俠體驗了“海南e登記”平臺給企業注冊帶來的便利。
改革創新是海南自貿區(港)持久穩定發展的強勁動力。省域“多規合一”改革取得新成效,極簡審批改革從試點園區逐漸向全省鋪開。在金融領域,去年12月全國首單知識產權資產支持證券——奇藝世紀知識產權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也備受業界關注。“它的成功發行為我國知識產權證券化提供了示范。”海南省知識產權局局長肖超說,這也為擁有知識產權的中小微企業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融資模式。
“去年,隨著一項項重點改革向縱深推進,海南自貿區(港)體制機制活力開始進一步顯現。”海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深改辦(自貿辦)常務副主任孫大海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何 偉)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