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基層考察調研,談脫貧攻堅、議轉型發展、商富民之策。在一次次考察調研中,總書記聽民聲、察民情、問民意,把黨中央大政方針傳遞給基層,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用奮斗創造美好生活。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表示,一定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迎難而上,開拓進取,以推動改革的成果說話,以干事創業的實績交卷,堅定有力地推動總書記各項指示精神落地生效。
甘肅: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今后兩年脫貧攻堅任務仍然艱巨繁重,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盡銳出戰、迎難而上,真抓實干、精準施策,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
——2019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快甘肅發展、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寄予殷切期望,對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重要指示,讓我們備感溫暖和親切,深受鼓舞和教育。”3月9日,在人大甘肅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委書記林鐸表示,將動員全省上下增強脫貧攻堅的緊迫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2018年,甘肅省減少貧困人口77.6萬,剩余貧困人口和貧困發生率分別下降到111萬和5.6%,減貧步伐明顯加快。目前,甘肅貧困人口仍然超過100萬,其中75.3%的貧困人口在深度貧困縣,因病因殘致貧的貧困人口占27%。
“可以說,剩下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林鐸代表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前進方向。甘肅將著力培育富民產業,構建完善產業體系,夯實貧困群眾增收基礎。突出深度貧困縣以及特殊貧困群體,推動扶貧政策落地見效,做到不落一戶、不落一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的標準,就是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為此,甘肅將高度聚焦這一目標,補短板、強弱項。
“脫貧攻堅是第一號民生工程,我們已建立了省、市、縣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全國人大代表、甘肅財政廳廳長張智軍介紹,2019年甘肅省級和市縣財政安排105億元扶貧專項資金,較去年增長21%,“在加大投入的同時,我們還要保證錢能花好,在資金撥付、管理、使用上加大力度監管,讓這些錢花得其所,效果最大。”張智軍代表說。
“目前,甘肅正在不斷夯實發展基礎,瓶頸制約正在逐步破解,全省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有望進一步延續。”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康軍在回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時介紹,甘肅正集中力量培育和壯大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數據信息、先進制造、循環農業、中醫中藥、文化旅游、通道物流、軍民融合等十大生態產業。(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陳發明 馬春陽)
黑龍江:
把“中國飯碗”端在自己手上
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深化農墾體制改革,全面增強農墾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更好發揮農墾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骨干作用。要加快綠色農業發展,堅持用養結合、綜合施策,確保黑土地不減少、不退化。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2018年9月,習近平在東北三省考察時強調
3月7日上午,人大黑龍江代表團舉行媒體開放日活動。代表團團長,黑龍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表示,黑龍江省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的重要指示為動力,不忘總書記的囑托,加快現代化農業建設步伐。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近年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始終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2018年糧食總產量邁上1500億斤臺階,位居全國第一,產量占全國的九分之一,商品量占八分之一,調出量占三分之一。“換句話說,中國人吃的每9碗飯中就有1碗來自黑龍江。”
王金會代表說,黑龍江將繼續在穩定提升糧食產能上發力,將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為此,要繼續向農業科技要產能,實施“藏糧于技”戰略,讓現代化農業真正插上“科技的翅膀”。堅持“藏糧于地”,深入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要新建高標準農田800萬畝,總面積要達到8000萬畝。向生態保護要產能。堅持利用與保護并重,推行綠色發展方式,進一步保護好黑土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向規模經營要產能,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速土地流轉,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此外,黑龍江還將在提高糧食供給質量上發力,既當好數量上的“壓艙石”,更要當好質量上的“壓艙石”。一方面,要調優種植結構,將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在6000萬畝,同時擴大大豆種植,增加雜糧雜豆面積。另一方面,要調優品質結構,調減非優勢區玉米,調減低溫冷涼井灌稻,發展專用品種生產,擴大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建設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表示,黑龍江省著力提升農業質量效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不僅對管理局和農場要實行公司化改造,更為重要的是,建立企業化、集團化管控制度,通過管控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讓北大荒這種大型農業生產型企業擔當既是生產商更是服務商的市場角色。(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倪偉齡)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總工程師王杜娟代表:
“我是帶著沉甸甸的成果來的”
要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創新服務平臺,推動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努力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2014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
“我是帶著沉甸甸的成果來的。”全國人大代表、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杜娟說。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人大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王杜娟代表向總書記匯報了中鐵裝備近年來落實“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的情況。
2014年5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到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時,作出了推動“三個轉變”的重要指示。“總書記勉勵我們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王杜娟代表回憶說。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中鐵裝備近年來積極踐行總書記“三個轉變”指示精神,加快技術進步,加大市場開發,加強管理創新,目前已形成了全系列的隧道掘進機產品門類,具有掘進機生產特級資質,產品遍及國內40多個地區,并遠銷18個國家和地區,接下來還將用于丹麥、法國等歐洲市場。
“我們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研制了一系列填補國內外空白的產品。這幾年來,我們研制出國產最大直徑土壓平衡盾構機、國產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去年我們下線了國內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高度達15.8米。”王杜娟代表介紹說。
“在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還有不少地方受到制約,比如關鍵環節核心部件‘卡脖子’的問題、職業技能人才短缺等問題,這些都是總書記關注的焦點問題,也是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中存在的難題。”王杜娟代表表示,實現由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必須解決關鍵環節的“卡脖子”問題,其中人才是關鍵。她建議,有關部門應完善相應政策,鼓勵以企業為主體加大研發投入;加大職業教育支持力度,探索采用“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培養人才等。
“我們會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認真踏實地工作,推動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王杜娟代表信心滿滿。(文/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辛未 夏先清)
2019全國兩會專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