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鄭直
熬了一年,終于熬到了新年。一年來,我們聊了這么多,今天,城叔想應個景,跟你聊聊你我腳下的這條路——春運。
你我都在見證又一次全球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運動。或許你正在回家的路上,對著手機滿臉笑意;或許你此時正長抒一口氣——機智如你,這次選擇了逆潮流而動,躺在家中等待父母臨門,抑或踏上新的旅途。
那么恭喜你,你或許正在參與歷史的改寫。
不久前,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經理李文新對外公布春運數據時總結到,近年來,鐵路春運傳統高峰的反方向客流,即所謂“反向春運”,每年有約9%的增長。而另一組來自攜程的數據顯示,今年“反向春運”的四大熱門目的地,恰是以往春運的主要來源地——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
不知道你對這個現象有什么想法。城叔編輯部的小伙伴們有不解,有疑惑,也有的表示淡然。這幾座城市的魅力在哪,可以讓人們不僅選擇在此工作、生活,就連舉國團圓的春節期間,都蜂擁而至。
城叔找了往年的數據。
去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北京接待旅游總人數達770.7萬人次,比前年增長4.9%;上海為443萬人次,與前年基本持平;而位于南方的廣州更有優勢——同期,廣州共接待游客超過1590萬人。
城叔又找了幾個朋友來聊了聊。
一位家在寧波的朋友告訴城叔,她今年就打算帶著父母去深圳過年,順便去見她在深圳工作的丈夫。倒不是因為丈夫走不開——一向喜歡旅游的她已經多年沒在家過年了,剛好她們一家之前都沒去過廣東,可以去打打卡。她安排了一個包括深圳、廣州、香港、澳門的10日游,去香港看看花車游行,去澳門吃一頓年夜飯。我們常說生活在別處,過年在別處又有何不可?
編輯部的一位來自湖北的同事,去年春節就剛好帶兒子去廣州玩了一趟。她的目標很明確——兒子喜歡的長隆野生動物園。這一趟因為兒子開始的旅程,反倒讓她自己重新體會了一把孩童時期才有的過年感覺。去迎春花市“行花街”,與當地人一道祈求來年好運;在景區里,接受身著“財神”布偶裝的工作人員四處散福;還有每家店面門口擺放的金桔……這些新鮮的習俗也讓年年都有的春節多了一分滋味。
另一位來自濟南的朋友就顯得有些不得已而為之了。他與妻子都是獨生子女,為了照顧兩家老人的情緒,每年都要兩邊跑,搶票的功夫就得加倍。兩人合計一番,索性將兩家的老人都接到他們定居的上海,有了兩家的老人,和樂融融,還怕沒有過年的氣氛嗎?
當然,既然是春節,也免不了有人是因為受不了故鄉親戚的盤問,而選擇了“逃離”。北上廣深一來城市服務水平高,二來便于中轉,比起旅游城市人少、價格親切,自然就成了他們的首選。
盡管各有各的理由,但總歸離不開一點:跟家人在一起,跟自己眼中的“家”在一起。
有人說,春運是處于高速城鎮化中的中國的縮影。由于中國大量城市城鎮化程度不夠高,就近就業難以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打工”人口大量涌向資源聚集的東部沿海城市。外來務工者又很難融入大城市,影響其享受各類公共服務。他鄉無法為家,春節一到,只有回鄉實現團聚。
“反向春運”的出現,似乎意味著情況出現了變化——率先實現高度城鎮化的大城市,不僅吸引了來自小城市的勞動力和人才,進一步開始吸引他們的長輩。
而對于扎根大城市的“新市民”來說,曾經在春節才能感受到的物質消費提升已成為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借此機會感受文化消費的提升。在廣州逛傳統花市、在上海感受“全家暢游迪士尼”的另一種團年……這些需求就難以在小城市得到滿足。
對于“反向春運”的人來說,這種選擇可能更快樂,也更有“回家”的感覺。
畢竟,此心歸處是吾鄉,心在哪,家就在哪。
也祝愿每個在路上的你,正走向你夢中的那個家。
新年快樂。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