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暨科技創新大會在石家莊召開。圖為頒獎現場。長城新媒體記者 路欽淋 攝
長城網1月10日訊(記者 張笑宇 路欽淋)新年伊始,河北省科技創新界迎來了開年一件大事兒!1月10日,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暨科技創新大會在石家莊召開,會上授予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科學技術合作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多個獎項。其中,最受矚目的2018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為張福成、楊紹普。
2018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張福成(左一)、楊紹普(左二)。長城新媒體記者路欽淋攝
張福成:我的技術能推廣應用,為國家作出貢獻,我高興!
張福成,現任燕山大學副校長、教授,是我國鋼鐵材料領域著名專家,取得了多項重大技術突破,并將大量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引領了我國鋼鐵行業和相關制造業的技術進步,創造出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提及“難焊高錳鋼轍叉與高碳鋼鋼軌焊接材料和異質焊接技術”,外行人只能看個熱鬧,但說到作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的高鐵,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最初,涉及材料工程的技術難題擺在眼前:高錳鋼轍叉和高碳鋼鋼軌由于材料性能差異大,無法焊接到一起。鐵路運行速度高時,最關鍵的安全隱患就是接縫問題。
張福成潛心研究、設計、試驗,最終發明了難焊高錳鋼轍叉與高碳鋼鋼軌焊接材料和異質焊接技術,突破了焊接領域世界技術難題。據了解,該技術產品已成功應用在我國乃至澳大利亞等二十多個國家高速、提速鐵路上,實現了全線無縫鐵路的技術超越。
2018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張福成接受長城新媒體記者采訪。長城新媒體記者路欽淋攝
張福成對長城新媒體記者說:“今天我拿到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十分激動。咱們省這么重視科學技術和科技創新型人才,我感到十分振奮。”
河北是鋼鐵大省、制造大省,張福成的研究領域、研究成果與河北產業轉型升級密切相關。張福成說:“我的技術研究成果主要應用于鋼鐵行業、制造業和港口行業,具體來說是特種鋼、高速鐵路關鍵基礎件等。我的研究目標是攻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推動我國鋼鐵行業實現更多的技術跨越。”
作為此次科技創新大會的焦點人物,張福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學習會議精神上,他說:“東峰書記在科技創新大會上的講話提出了多個創新性思想,我覺得非常好,比如說建立產業技術研究院。河北的科技創新型人才和成果基礎還是不錯的,但是趨于碎片化,通過研究院的建設把全省科技創新型人才和技術集成起來,對推動全省科學技術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
據了解,張福成帶領團隊開發了耐候橋梁鋼特種焊接材料和焊接技術,使超大橋梁具有抗低溫沖擊并120年不腐蝕的卓越性能,為港珠澳大橋建設做出了貢獻。張福成說:“獲得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于我和我的團隊都是一種鞭策,我會繼續努力為河北發展、為國家關鍵技術突破貢獻新的力量!”
楊紹普:創新團隊帶頭人既要選準方向又要把利益關系處理好
楊紹普,現任石家莊鐵道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載運工具動力學與控制領域的著名專家,致力于車輛動力學與機械系統故障診斷的研究,攻克了動力學與控制的若干關鍵理論與技術難題,為我國公路交通和軌道交通做出了重要貢獻。
“我認為科研工作應該由兩個車輪驅動,一是學科前沿驅動,二是國家需求驅動。”楊紹普向長城新媒體記者講述了自身對于科研創新工作的理解,“我們國家提倡‘產學研用’相結合,高校負責‘學’和‘研’,‘產’是指企業,‘用’是指用戶,只有‘產學研用’聯動,相互促進,才能使我們的科技創新走在良性發展的道路上。”
據了解,楊紹普發展了車輛與道路動力學相互作用理論,解決了重載車輛——道路系統動力學建模與非線性振動分析科學難題,提出的基于車路相互作用的道路動態設計方法,應用于大廣、太行山及冬奧會延崇高速等多條高速公路的結構動力學設計以及線型評價,有效延長了道路的壽命,減少了道路的破壞,保證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2018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楊紹普接受長城新媒體記者采訪。長城新媒體記者路欽淋 攝
在河北省“巨人計劃”首批創新創業團隊和領軍人才公示名單上,“領軍人才楊紹普,‘石家莊鐵道大學河北省交通工程結構力學行為演變與控制重點實驗室’團隊”赫然在列。
“您認為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之間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又如何有效聯動呢?”面對長城新媒體記者拋出的問題,楊紹普表示,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兩方面內容是有機整體,不能把它們分開,更不能將他們放在對立面。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應相互促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
楊紹普進一步分享了自己三十多年來帶領創新團隊的有益經驗,“我認為作為創新團隊帶頭人應該把幾件事做好,第一,應該有敏銳的洞察力。要選一個方向,要準確預測其未來的發展,這樣才有可能帶著大家做出好的成績來;第二,要把利益關系處理好。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團隊成員往往在初創時期共付出、同辛苦,一旦有了利益糾葛,團隊就帶不下去了,實際上就是沒處理好‘名’和‘利’的問題。我認為‘財聚人散、財散人聚’,我們的團隊在這方面處理得非常好,團隊規模也越來越大,從最開始的三個人,到現在的幾十個人,加上學生的話有上百人。”
記者接著問:“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的獎金您打算如何支配?”楊紹普說,“大部分獎金,都會分給團隊,這是慣例。前些日子我們獲得了國家獎的獎金,我們分配得特別好,大家都挺高興的。”
據了解,楊紹普團隊今年在動力學與控制方面的重點課題中研究高鐵“復興號”運行過程中性能變化的安全性和盾構機施工安全性,致力于結合現有問題,發明新的技術,為相關工業安全平穩運行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