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
在你的記憶里唱歌
在我的記憶里唱歌
唱童年的驚喜
唱中年的寂寞”
走在浙江浦江建光村,鄭向群想起了這首詩。作為農業農村部環保所專家,鄭向群去過全國各地許多農村,他由衷地說,浙江的鄉村確實建得好,真正做到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浦江建光村。鄭向群攝。
浦江建光村。鄭向群攝。
小巷彎彎,清水潺潺;端著碗聊天的大姐阿婆,滿巷歡跑的孩童,從容信步的大黃狗;戲臺水井祠堂,廟會上表情夸張的鑼鼓手。是的,在浙江鄉村,許多人找到了記憶,看到了曾經熟悉的場景,感受到了熟悉的味道。這里,古村落、老建筑修舊如舊,因地設計、借勢造景,與居住渾然一體;這里,沒有破壞,沒有大拆大建,只有融合,只有美化提升;這里,既保住了青山綠水、實現了業興民富,又留住了各自原本的鄉村風貌、獨特的人文記憶。
鄉愁是鄉土人文記憶的情感表達,寄托在鄉村的民風習俗、飲食制作、建筑院落、山水草木之間。留住鄉愁是保住鄉村獨特氣質的生命線,是建設美麗鄉村要實現的目標之一。
桐廬環溪村。許紅洲攝。
桐廬環溪村。陳蓉蓉攝。
留住鄉愁,不是說要讓鄉村保留原來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相反,讓“村里人”過上“城里人”一樣的舒適日子,是鄉村振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臟亂差,不是農村的“標配”;只有青山綠水,沒有生活富裕,也不是新農村。從改善居住環境入手,讓鄉村美麗宜居,進而根本轉變農村的生產生活方式,這些都是鄉村振興題中之義。
在黃巖沙灘村,廢棄的“空心村”在同濟大學教授楊貴慶團隊的規劃下重煥生機。沒有改變房屋的外墻面貌和周邊空間格局,但內部水電、采光、通風等全部改善。這樣,有著原有風貌的“老屋”成為現代舒適的“新居”。
黃巖沙灘村。許紅洲攝。
黃巖沙灘村,豬槽變身花欄。劉慧攝。
黃巖烏巖頭村,老屋樣子老,心年輕,“呆吧”發呆靜心好地方。許紅洲攝。
黃巖烏巖頭村,老屋樣子老,心年輕,“呆吧”發呆靜心好地方。許紅洲攝。
留住鄉愁,更不能因循守舊、排斥新事物新思想。相反,那承載著鄉愁的一事一物,需要與時代合拍的新的呈現、表達和傳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年輕人發揮著重要作用。
安吉魯家村的火車工坊,吸引了國內外許多游客、手作愛好者。他們來到這個懷舊復古的綠皮火車里,體驗木工、布藝、輕手工制作,享受鄉村慢生活。火車工坊的創始人郭曦晟,放棄杭州工作返鄉創業,嘗試打造了這種把祖輩相傳的木雕藝術與游客體驗融合的休閑旅游模式。作為平面設計師,他自己也設計制作了很多既漂亮又實用的木作產品。比如從兒時生活體驗出發、重新設計改進的老式切年糕機,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在網上,他的名為“精一木作”的淘寶店,已小有名氣。郭曦晟說,他更樂意作為一個分享者,借助火車工坊能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一起來發現鄉村創業更多的可能性,探索創作適應時代的鄉村文創產品。
魯家村火車工坊創始人郭曦晟。
海鹽百合美農場二代經營者陸林婷。李劍平攝。
同樣,90后姑娘陸林婷大學畢業后也回到了家鄉海鹽青蓮寺村,幫助拆掉豬舍剛剛辦起生態農場的父親做經營。利用秸稈回收契機,她冒出的辦個草編活動比賽的創意,一下帶旺人氣。如今,采摘果蔬、磨豆漿、燒土灶、扎稻草人,帶著孩子體驗農耕文化、鄉村生活的親子活動,已經成為她家農場的熱門項目。
凝結著鄉愁的鄉土人文需要經典傳承與現代轉型。年輕的鄉村創業者們是完成這一使命的重要擔當。他們從父輩手里接過來的不僅僅是家族的事業和責任,還有投身家鄉建設、實現鄉村振興、擁抱美好生活的勇氣與決心。
(經濟日報 記者:許紅洲)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