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改革開放,我于1993年踏出國門,赴海外留學。當時的第一感覺是他鄉與故鄉的距離真的好遠,傍晚從我的家鄉南京坐上火車,第二天上午才能到首都北京;再從北京乘坐國際列車,經過六天五夜的顛簸到達莫斯科。一個多星期的旅途下來,走向不斷往北,氣溫不斷下降,鄉愁油然而生。
1993年,作者與同學乘火車前往莫斯科途中合影,開啟留學之路
給父母打電話報平安,要到中心郵電局或涉外賓館才行,貴不說,還很不方便。寫信一個多月才能打個來回,難免有“家書抵萬金”的惆悵。更讓我惆悵的是被“入另冊”的感覺。當年,中國留學生假期回國探親,返回莫斯科時,即使護照、簽證、學生證等一應俱全,除非學校來人接機,否則也有被扣在機場邊檢大廳的可能。
惆悵歸惆悵,并沒影響我珍惜機會、努力求學,同時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四通八達的地鐵、別具一格的建筑、寬闊整齊的街道和琳瑯滿目的超市,無不讓我這個首次出國的留學生感到新奇。我想,自己的家鄉如果也能有地鐵和大型超市就好了。心愿不知不覺變成了現實,地鐵、超市尋常見,共享單車、手機支付幾度聞,異國他鄉帶給我的新奇感越來越淡,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和獲得感越來越強。
2001年7月,北京市奧申委為申辦2008年奧運會來到莫斯科,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我義不容辭地加入了志愿者隊伍。在中國駐俄大使館慶祝北京申奧成功招待會上,我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是中國在新世紀擴大對外開放重要成果”的闡述感同身受。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作為親臨現場的海外僑胞代表,當五星紅旗徐徐升起,我忍不住淚流滿面,那是激動、興奮和自豪的眼淚。我想:如果沒有祖國同胞及海外僑胞的共同奮斗,沒有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沒有中國綜合國力的迅速提升,就不會有這屆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更不必說如此美妙絕倫的開幕式了!
2009年9月,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我撰文《家鄉巨變讓我備感新奇》以抒心懷;應邀赴京觀禮后更是感慨萬千:國慶慶典舉世矚目、溢彩流光,真正起到了揚國威、長精神、增信心的作用。此外,受邀觀禮的海外僑胞人數創歷年之最,海外游子再一次深切體會了來自祖國母親的重視和關懷。
彈指一揮間,如今我與家鄉的空間距離越來越近。南京與莫斯科之間開通了直達航班,這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南京祿口機場開通的第8條遠程洲際客運航線,飛行時間僅為8個半小時。與此同時,從南京出發的中歐班列經過15天可達莫斯科,設施聯通為貿易暢通和民心相通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內交通就更不必說了,乘高鐵往返于北京和南京,僅需3個半小時。而在通訊方面,拿上一部在莫斯科廣受歡迎的中國造手機,打開微信或QQ,可以隨時與國內親友通話和視頻,伴隨交通和通訊的便利化,親情與友情得以不斷鞏固和深化。
隨著空間距離的縮短,我與祖國的心理距離也越來越近。祖國在改革開放進行時中迅速崛起,在兩國元首的推動下,中俄關系進入歷史最好時期。富起來的中國老百姓,也漸漸成為最受俄羅斯人民歡迎的外國游客。其標志之一是中國元素在俄羅斯悄然興起。克里姆林宮三大教堂門前的宣傳欄上,赫然出現中文簡介。位于紅場的古姆商場,視中國游客為貴賓,隨處可見中文標牌和說一口流利中文的導購員。莫斯科的另一家奢侈品商場楚姆,干脆把中文廣告做到了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國際機場的中文航班顯示屏和中文提示廣播也早已為當地人所熟悉。與中國文化熱——中文熱、中餐熱、中醫熱如影隨形的是中俄兩國的民心相通。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會去年7月初進行的一次民調結果顯示,在與俄羅斯最友好和親近的國家中,中國首次排名第一。今年在俄羅斯舉辦世界杯期間,中國公民辦理的球迷護照數量(FAN ID),在各國中名列第一;在19個贊助商中,有7個來自中國,中國的廣告投入也位居全球第一。所有這一切,給當地華僑華人和留學生帶來的最直接感受是越來越受到尊重、機遇也越來越多。
改革開放以來,作者積極參與家鄉精準扶貧,攝于2016年江蘇沭陽一所農村小學
今年9月,我受邀作為發言嘉賓參加了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辦的“東方經濟論壇”,我的發言贏得了中俄與會者的熱烈響應。作為旅俄僑胞中的一員,我感到無比欣慰。回顧自己出國的這二十多年,有幸成為中俄關系發展的見證者,更成為祖國改革開放成就的見證者,可以說,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祖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巨變。是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是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不斷拉近著我與祖國、與家鄉的空間距離與心理距離,放大著我的家國情懷,帶給我滿滿的獲得感。
2018年,在中國駐俄大使館國慶招待會上,向俄國家杜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介紹刊登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成果的《中國新聞周刊》俄文版
展望未來,心馳天外!我想用下面這首詩來言志傳情:
填詞唱華年
五千年綿延重開篇,
四十載美容顏。
改革開放現在時,
給站起來走筆寫續篇。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
中國夢喜空前。
修齊治平進行曲,
為強起來填詞唱華年。
(作者系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主席)
(責任編輯:何欣)